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后村先生墓志铭 宋末元初 · 洪天锡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五
后村先生刘公讳克庄字潜夫莆田人也。
莆有二刘先生,著作讳夙,正字讳翔,以言论风节闻天下,憸士畏其铓锷,同时名胜俱位下风,号隆、乾第一流人。
著作生吏部侍郎、赠少师讳弥正,以民庸国功,为嘉定名法从。
公以侍郎为父,著作为王父。
母方氏、林氏,鲁、魏国夫人
幼颖异,出语惊人,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未尝起草。
弱冠,以词赋魁胄监
用门功补将仕郎,主靖安簿录事
真州诸公争出我门下白事。
维扬清献崔公喜曰:「吾晚得二士,子华与君也」。
说欲罗致。
李公梦□制置江淮,辟书先上,遂为升阃。
所得军书檄笔,一时传诵。
幕府谋进取,公持论不合,自请岳祠。
桂阃以准遣足其考。
时《南岳藁》、《油幕笺奏》初出,家有其书。
叶公正则评公诗,许以大将旗鼓;
赵公履常称公散语与水心不相上下。
侍郎定谥朱子曰「文」,天下称当,忠简傅公闻议状出公手,寄声愿交,诸老多折辈行。
方是时,公自视长吉之,未知梦得、义山何如耳。
既改秩,宰建阳,益铲崛奇,就平实。
文忠真公里居,公以师事,讲学问政,一变至道。
崇风教,表儒先,如古循吏。
补赈籴仓五千斛,真公记之,陈公肤仲为赋《于蔿》。
于去来四十年,父老迎送如一日,闻公讣有越境来哭者,桐乡民也。
通判潮州,群憸组织诗案,牵连及公,主管仙都祠。
起倅庐陵,未赴。
端平纪,召赴堂审。
真公帅闽,以机幕辟,除将作监簿,兼参议官,府事一委重焉。
真公以版书召,公奉魏国还里,乞解随司。
有旨以匠簿造朝,进宗正簿。
真公薨于位,公乞朝假会葬,不许。
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
时郑、乔并相,上意浸移,公轮对,言:「服天下莫若公,今失之私;
镇天下莫若重,今失之轻。
陛下受命于天,柄臣掠功于己。
因私天位,遂德柄臣;
因德柄臣,遂疏同气。
杨、谢贵胄,联翩华途;
沂、荣鱼轩,融泄广内。
南阳近亲侵夺贫细,郡国不敢问。
北司贵臣凭恃恩宠,风宪不敢劾。
非私与?
大臣忧谗畏讥,有狼跋之嗟,厌事避权,动鱼羹之兴。
依违肺腑之间,道有所屈;
浮沉官寺之际,志不得行。
以匹夫横议而变政,以走卒偶语而易令。
非轻与」?
又曰:「孝宗之于秀邸,待本生之法也;
宣仁之于高氏,待外家之法也;
高宗之于张去为、刘婕妤,待奄嬖之法也。
赵普谏幽燕之役,寇准澶渊之策,重臣处边事之法也;
韩琦之逐任守忠陈俊卿之去曾觌,大臣处近习之法也」。
贴黄言:「霅川之事出于迫胁,向者止议其罪,不原其情,近者虽复其爵,未雪其枉。
陛下何不下尺纸之诏,曰:『故王有东海王彊、宁王宪之志,不幸遭变。
朕于同气,友爱素隆,前日缴驳论列之人,宜伏江充、苏文之诛』。
德立辨诬,则四海之心悦矣;
厚礼改葬,则九原之憾释矣」。
次言:「柄臣浊乱天下久矣,塈春知孝,反易纲常,变邪正,而元气坏;
国脉损,善相裂,弃险要,削薄本根,而弱势成。
柄臣与其徒攫取陛下之富贵而去,独留大敝极坏之朝纲,已开难合之边衅,骄冗不可简稽之兵,穷极不可变通之楮,陷溺不可挽回之风俗,以遗陛下。
陛下不幸而当之,诸贤不量力而就之,遂使陛下疑君子之无效,意小人之有才。
独不思宣、靖之祸,蔡京为之也。
虏骑长驱,已窜责,乃自言有禦狄之策,犹幸当时不惑其言。
使复用,则国亡久矣!
此陛下商监也」。
疏出,物论浩然归重,文靖魏公、清献游公相与击节,王公去非读而叹曰:「不意二刘之后,有此佳作」。
知公不专以文名也。
有锡第表郎之传,吴舍人泳忌公轧己,以其弟昌裔疏,罢主玉局观,知漳州宜春
到郡仅数月,御史蒋岘首倡邪说,劾公及忠惠方公、实之王公,皆言故王者,人以三贤同传为荣。
文清李公相,辟提举广东常平,升漕。
公宽箬,严篚苞,节漕计,市牛千头助边屯,捐例卷置田二百亩,赒南官之不幸者。
召赴行在,御史金渊诬公自拟清望,寝召命。
明年,除侍右郎官
又以濮斗南疏寝。
范、杜同相,起江东提刑,劾贪守,籍黠胥。
信州,预借一年。
狱案千纸,一阅尽得其情,号才吏者自以为不及。
将作监,范内忌公,进华文阁,因任。
游公独相,以太府少卿召,入对三劄,其一曰:「嵩之以借助灭残金为战,以厚币奉倴盏为和,以清野蹙国为守,实未尝战,实未尝和,实不能守,而自负和战守之功,迭执和战守之权。
若非天去其疾,它日必贻宗社之忧」。
又言:「陛下实有退小人之功,而虚受思小人之谤。
今庙谟睽异,邪党揶揄,洛、蜀分朋而势逐,韩、曾争柄而京相,臣实未知所终」。
次言:「陛下待群臣至厚,记善忘过,收采不遗,其间尚有迹远而孤,昔壮今老,愿收之于霜降水涸之馀」。
盖指前言故王同传者。
三言:「使事以恤贫民、处流民为最急」。
贴黄以母老,乞归养。
上曰:「知卿文名,有史学」。
即颁锡第之命,兼任修纂。
公未退,宸翰已至:「刘某可特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令与尤煜任史事」。
寻兼崇政殿说书,公累辞不许。
转对言:「国本未建,中外寒心,献议者曰宜早定,沮议者曰宜少待,陛下尝求其情乎?
建威立顺,黄门常侍之谋也。
埋璧于庭,以群公子卜,巴姬之意也。
诿曰人主家事,李绩、林甫之言也。
国家大事,而与左右邪谄之人谋之,鲜不为所摇者。
宜仿嘉祐绍兴故事,别其名称,自侄为子,以系人望」。
上为感动。
嵩之既免丧,御笔守本官职致仕。
公奏:「嵩之有无父之罪四,无君之罪七。
前朝宰臣沈该大观文致仕,叶颙守本官奉祠,嵩之忠孝有亏,乞寝罢职名,只守永国公致仕」。
且援綦崇礼秦桧罢制,乞坐下罪名,著之训词,以昭国法。
上遣中使宣谕,公执愈坚。
又与给舍上缴奏,且力丐祠。
竟夺嵩之除职之命,殿中御史章琰犹以奏审咎公,宝文阁、知漳州,辞。
郑相再当国,升龙图阁,除宗正少卿,辞,秘阁修撰福建提刑
建台甫及一月,丁魏国忧,禫制未终,除秘书监
服阕造朝,兼太常少卿直学士院
对疏,首言:「端平之失,在于施行锐,周防疏,除擢骤。
然端平之政或可也,端平之心不可也。
今之议君相者,或以戚畹,或以掖庭,或以宾客,或以子弟,道路皆曰君相厌之,臣以为不然,惟圣主可以责难,惟贤相可以责备」。
贴黄以建储、退见丞相,乞起复潘凯、吴燧以奖直言,大咈相意。
进故事,言:「本朝名相惟杜衍能却内降。
在相位三阅月耳,小臣能以去就为轻,虽大事可论;
大臣能以去就为轻,虽内降可却」。
相愈不乐。
又言:「京尹征利已甚。
汉算缗钱,下逮末作,唐为宫市,害及樵夫,麟趾之泽息,虿尾之谤兴」。
与󰦛诉于上,公六上祠请,再乞挂冠,皆不允。
起居舍人,兼侍讲
嵩之经营复出,事有萌芽,公直前言:「陛下曩语群臣,以为其人决不复用,天地祖宗,实闻斯言。
今都人讹传,曰『落致仕矣,建督府矣』,又曰『嵩之以御椠示人矣』,又曰『陛下戒其勿修怨矣』。
臣知陛下万无此事,设或有之,此误不少。
彼以埒国之富,震主之威,缪饰不情之恭顺,阴怀非常之忿毒,外岂可以付之寸铁,内岂可以假之寸权乎」!
又言:「赵范欲图唐、邓,唐、邓不可得,而枣阳先失,安、随、、复、均、房之境皆为丘墟。
赵彦呐欲图秦、巩,秦、巩不可得,而剑关不守,五十四城尽成涂炭。
外重而无以御,内轻而无以守」。
上皆优答。
察官郑发观望论公,疏不付外,除右文殿修撰、知建宁府、兼副漕。
郑愤前疏不行,再论,寝公新命,复职提举明道宫。
景定庚申,魏公入相,公方拜疏引年,除秘书监,又除起居郎中书舍人
面对言:「国以危惧存,以佚乐亡。
臣愿陛下毋忘胡马饮江时,大臣毋忘入峡时,毋忘汉阳舟中与白鹿矶时」。
因言:「永乐失而赵卨、吕公著之言见思,澶渊归而陈彭年、王钦若之谀获售。
寇准能赞亲征,而不能不傅会天书;
王旦能致太平,而不能谏东封西祀」。
次言:「赃吏可惩,奚问名胜」。
玉音劳问:「卿爱君忧国,至老不衰,所以欲得相见」。
权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又兼史馆同修撰
前一日,中使传宣索公近作,公录辛亥以后诗、赋、记、序、题跋、诗话二十六卷以进,翌日,宸翰赐公曰:「卿风姿沉邃,天韵崇谹。
今观所进近作,赋典丽而诗清新,记腴赡而序简古。
片言只字,据经按史,谓非有裨缉熙顾问可乎!
先儒有言,『学富醇儒雅,辞华哲匠能』,非卿不足以语此」。
真儒臣希阔之遇也。
俄除兵部侍郎,兼职仍旧。
踰年,权工部尚书、兼侍读
厉文翁金陵,李桂台察,公皆奏寝其命。
史岩之、李曾伯密图起废,公言罪大罚轻。
丁大全贬死,公乞斥其奥主内诇者,指巨珰也。
身兼两制,词头填委,而论事不休,淫雨有疏,大水有疏,拯饥有疏,捐御庄以助和籴、覈冗牒以恤死事各有疏。
又有五管见焉。
每奏动数千言,恳切至到,异乎以文字发身者。
屡乞纳禄,御笔:「览卿来奏,求退甚勇。
词垣经幄方资文儒,辅情甚真,难夺雅志。
特除宝章阁学士、知建宁府,赐玉柄宝箑」。
御制五言诗书其上,侑以金币、香茗,异礼也。
师相赋诗赠行,从官饮别道山堂,分御制诗韵以送,人比之二疏。
归里之明年致其事,进焕章阁学士
今上即位之四年,慨念先朝遗老,特升龙图阁学士,仍旧致仕,结裹全人,君相实赐之也。
公前后四立朝,惟景定及二年,端平一年有半,馀仅数月。
游相最笃旧,不能久其留;
郑相最怜才,竟不合而去。
退之所谓谤与名随,公殆似之。
初,郑相在端平号能收拾善类,淳祐再相,有患失心,厌人言。
公去国久,犹以端平望之,不知者曰:「君子亦党乎」?
二豸,相之仇也;
宗尹,相之私也;
祁公居位三月,相所讳闻也
公阴讽显规,连挂盛怒,岂阿其所好哉!
「无人细考后尊尧」,此公自咏,皆实语也。
彼才名相轧者,方揽一世虚誉,公独恃九重为知己,炫才者忌之,媒名者争之,其不理于口也固宜。
水心有言:「结知流俗者多得誉,结知人主者易见毁」。
何独公哉!
盖棺事定,毁与誉俱泯矣,而寝郎一疏,掖垣累奏,至今读之,足以增伦纪之重,折奸雄之萌,凛凛犹有生气也。
公早负盛名,晚掌书命,每一制下,人人传写,号真舍人
穆陵尤重公文,凡大诏令,必曰非刘某不可;
达官显人,欲铭先世勋德,必托公文以传;
江湖士友为四六及五七言,往往祖后村氏。
于是前、后、续、新四集二百卷,流布海内,岿然为一代宗工。
文岂能自传哉,要必有为之本者。
过江号大家数无虑六七公,求其文章气节,上寿全名,指不多屈,惟周文忠、杨文节与公而三,皆纳禄于显融,乞身于健。
公晚不幸目眚,已在告老数年之后,贤于漏尽不休,拖绅方请远矣。
咸淳五年正月二十九日,以疾薨于里第。
前数夕,有大星陨公寝后,斯文所关,不偶然也。
年八十有三,阶正议大夫,爵莆田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
石塘林氏,嘉定清白吏直宝章阁瑑之女,妇德女仪,为九族式,先公殁四十二年,赠淑人
子男三人:强甫,朝奉郎、三省架阁添差通判福州
明甫奉议郎通判邵武军
山甫承奉郎、监福州岭口盐仓。
女一人,通直郎、知惠安县陈琰
孙男八人:沂,修职郎闽县主簿
涣、洙,将以选泽奏;
汶、履、瀵、锦、绚,尚幼。
女五人,其二嫁承奉郎监岭口盐仓方广翁、修职郎浦城主簿方公权,馀未笄。
穆陵尝赐宸奎四大字,公以「后村」扁所居之堂,以「樗庵」扁徐潭精舍。
其年十二月十九日,诸孤奉柩葬于徐潭之原,公自卜也。
遗奏上,君相嗟悼,赠银青光禄大夫
赐谥将颁,强甫以书来曰:「先公易名,子所请也,铭不可以它属」。
天锡衰病荒落,何敢辱我先生
皇甫湜昌黎之墓曰:「死能令我躬不随世磨灭者惟子」。
噫,斯言过矣!
退之岂以皇甫湜不磨灭耶?
令诸老凋零,及门之士尚不少,竟使以铭公也夫,乌虖!
铭曰:
北亭三世云锦机,有虹连卷饮墨池
吐为金凤尤瑰奇,清朝有道跄来仪。
玉堂之盛青琐扉,被服宝璐佩明玑。
五色缫绘重瞳衣,直为骨干忠肝脾。
世所赏好推琚词,穆陵在天公骑箕。
巫阳下招我西悲,帝成玉楼属笔谁。
天上不独人间希,千年有人谁待之。
岂无过者酌芳菲,下马来读墓陵碑。
切韵指掌图后序嘉泰三年六月 南宋 · 董南一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三
音韵之学尚矣!
敷求古昔,若武元之之《韵铨》,颜真卿之《韵海》,夏侯咏、阳休之之《韵略》,陆慈、李舟之《切韵》,以至周研、李登、吕静、沈约、陆法言、颜之推等数十家相继裒类,国朝陈彭年、丘雍复刊益之。
景祐中,诏丁公度、李公淑典领撰集,而宋公祁、贾公昌朝、王公洙咸以一时英彦为之属。
近世吴棫《韵补》、程迥《韵式》又能发明古人用韵之变,音韵之书亦备矣。
然以要御详,以一统万,谱分昈别,旁通曲畅,未有若《切韵指掌图》之精密者。
图盖先正温国司马文正公所述也。
以三十六字母总三百八十四声,列为二十图,辨闿阖以分轻重,审清浊以订虚实,极五音六律之变,分四声八转之异。
递用则名音和(徒红切同。),傍求则名类隔(补微切非。)
同归一母则为双声(和会切会。),同出一韵则为叠韵(商量切商。)
同韵而分两切者谓之凭切(乘人切神,丞真切辰。),同音而分两韵者谓之凭韵(巨宜切,其;巨圻切,祈。)
无字则点窠以足之,谓之寄声;
韵阙则引邻以寓之,谓之寄韵。
案图以索二百六韵之字,虽有音无字者犹且声随口出,而况有音有字者乎!
经典载籍具有音训,学者咸遵用之。
然五方之人,语音不类,故调切归韵,舛常什二三,曩以为病。
暨得此编,瞭然在目,顿无「读书难字过」之累,亦一快也。
公尝被命修纂《类篇》,古文奇字,蒐猎该尽,而留心音韵,尤有若斯图者。
道德名望,一世儒宗,顾于小学惓惓焉,岂一物不知,君子所耻耶?
前辈云:「自从孟子知言后,惟有扬雄识字多」。
公固雅好者,《潜虚》之作,实拟《太玄》。
号识奇字,而不能为字著书,或者公以是成之志欤?
虽然,草《太玄》、识奇字,所有者,公优为之;
事业著三朝,制作宪万世,公所有者,政恐未能窥其涘耳。
走于是书,有以识公致广大、尽精微之学,因刻诸梓,与众共之。
时嘉泰癸亥六月既望,番昜董南一书。
按:《切韵指掌图》卷末,四部丛刊续编本。
大唐故匡时启运功臣清淮军节度寿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傅使持节都督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彭城威侯太尉刘公神道碑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四、全宋文卷二八、《徐公文集》卷一一、《全唐文》卷八八四
闻夫郊圻内理,牧万民者是曰诸侯;
夷狄外攘,守四方者其惟猛士。
然则安危异任,文武殊涂。
故天下方争,韩、彭、英、吴横雕戈而震耀;
群生待理,龚、黄、寇、贾拥皂盖以从容。
及夫昭格寰区,纷纶简册,其归一也,代有人焉。
若乃总是全谟,覃于奕叶,流光受社,潜齐累将之家,崇德计功,下视惭卿之族,古难具美,我则兼之。
公讳崇俊,字德修
其先彭城人
高祖升调,补山阳淮阴,遂家焉,即为县人也。
岳峻洪基,海疏遥派。
阳城相土,千龄侯伯之封;
沛泽中兴,两代帝王之胤。
怀黄结紫,论鼎甲以盱衡;
刻像图形,誓山河而捧袂。
国史家牒,披卷可知。
顷者圣运中微,群方暂扰。
骊山之北,犬戎兴戏水之师;
践土之庭,天子屈河阳之召。
公路南阳之众,僭号仲家
隗嚣据陇右之图,坐论西伯。
勤王问罪,吴太祖始定扬州
赐脤专征,昭皇帝遂加殊礼。
于是扬旌北讨,迁寇迹于淮滨
辟土西封,谋守臣于诸将。
命我显祖,作牧钟离
乃固堡障之严,载施犬马之备。
军无秕政,将期十万之行;
师有见粮,即聚九年之蓄。
方图大举,已仗前殳,永年不登,未几而殁。
长山群盗,旧畏来公;
西域故营,愿从班勇
复命烈考,嗣膺使符。
不还渭水之兵,誓卒龙门之托。
蓼城之战,斩获过当;
汝阴之围,策勋居最。
先○委质,斗充国以无由;
猃狁惊蒐,射郅都而不中。
畴庸锡羡,建清淮军以壮中权;
加礼慎终,赠太尉公以光幽穸。
既而鼓鼙悽怆,部曲徘徊,家有遗恩,人思世德。
帝曰:「崇俊,惟尔恭俭孝友,诚明惠和,任则中军帅,位则文昌长。
诞举攸职,予惟汝嘉。
濠梁之郊,控扼遐裔,惟乃祖金,克懋厥始,乃考仁规,克慎厥中。
肆予命尔,克成厥终。
往哉汝谐,无废朕命」!
公衔恤奉诏,墨绖即戎,铺陈政经,讨阅军实,思有以光大前绪,播扬国风。
初,二先公之理也,属洛邑再迁,浚郊作梗。
伪新窃据,仍延十五之期;
黄武开元,始创三分之业。
犬牙之地,虿尾常摇,锋镝纵横,车徒奔走。
摧牙兽困,尚遥匡复之谟;
赪尾鱼劳,未暇绥怀之
逮公之理也,寇皆远遁,民伫息肩。
千里风从,四方耸听。
以为格物必在于立制也,故艺贡赋以息贪暴之端,畅刑章以拯奸宄之极。
赏不虚授,罚其必行。
以为富邦必在于务本也,故使民以时,相地之利。
持未熟之,游惰自迁;
班再易之田,兼并绝倖。
以为边宁不可以忘武备也,故远斥堠,浚沟隍,与木而靡遗,膏与苫而毕给,亭障屹峙,军声隐然。
以为强兵必在于实王畿也,故招怀边氓,讲习戎事。
游兵冀马,俱为无犯之容;
齐雄,并集选和之下。
岁拣精锐,归之京师
其馀庶政常经,门见户睹,斯可略而言也。
高皇帝礼均元老,宠冠列藩。
受禅之初,则进上公之秩;
肆类之际,则委廉使之权。
言必见从,无再却之奏;
君常高枕,忘北顾之忧。
皇上钦奉重熙,聿遵无改,毗倚尤重,亲敬有加。
初,先太尉公之薨也,西北小惊,戒严从便,因诏执事,移清淮军于寿春
及是,复立定远军,即命公为节度使,仍以公少子匡符永嘉公主
留侯操印,初跻上将之坛;
帝子吹箫,即降王姬之馆。
礼优伯舅,望重懿亲。
于时公涖濠梁十有七年矣,米盐皆序,丞史当才,闭閤罕争,举烽无警。
朝廷以公能光前烈,雅得边情,清淮之师,遗风仍在,俾盛一家之美,载严万里之城,寿州刺史,充清淮军节度使
邓侯倏去,鸡鸣伤父老之心;
长者负来,虎渡息乡闾之患。
能事毕举,考功再期。
方将建大旆以风驱,指函关而电扫。
云中鸡犬,八公之迹徒存;
梦里膏肓,二竖之妖遂作。
春秋四十,保大四年夏六月十有六日薨于寿春公署。
皇上剪须靡及,穿壁方遥。
投绿沈之瓜,悲哀竟日;
赐黄银之带,慷慨沾襟。
废朝三日,中使护葬。
兵部侍郎李贻业持节册赠太尉赐谥曰威
即以其年秋九月十五日,备卤簿鼓吹,葬于濠州钟离县大化里之原,礼也。
前夫人李氏,后夫人陇西郡李氏,皆太师赵忠懿王女也。
赖乡仙李,即开柱史之源;
参野飞龙,遂纪宗卿之籍。
勋庸六镇,时高谢氏之门;
师范两朝,室有班姬之训。
荃蘪兰蕙,映戚里以芬芳;
藻荇蘩,播妇仪而皙。
门内之理,夫人有焉。
子八人:二子幼;
长子节,早亡;
滁州刺史
次简、次策、次霸,时未仕;
次符,秘书郎
或得公之政事,或得公之兵钤,学礼学诗,惟忠惟孝,皆推酥酪之味,咸有之芳。
所谓积善馀庆,世济其美者也。
惟公山河龙凤,凝粹彩于神姿;
纬候风云,集渊谋于灵府。
议公家之事,不以身为;
将军之令,每由刚克。
卒祖祢之成业,可谓聿修
膺牧伯之宠章,讫无虚授。
所以始终匪玷,福禄攸归。
同族之间,朱轮结轨。
季父仁赡,作镇夏口
弟崇怙、崇僖,更典晋陵
其馀将军、列侯、中郎校尉,银黄照烂,光浮通德之门,珩佩陆离,响杂高阳之里。
茍非自天攸相,与国无疆,其孰能与于此乎!
向使享大年,敷远略,鸿飞鹏举,功未可量也。
天命不然,能无永悼!
昔者荆州从事,犹牵堕泪之悲;
太宰旧寮,亦有怀铅之请。
况乎世功丕显,揭日月以高骧;
帝念惟隆,会云龙而下济。
欲垂万叶,可不务乎?
微臣职典丝纶,词非清润。
持赤管以承诏,拂贞珉而投刃。
使蚩蚩萌隶,观迹而长怀;
眇眇来云,披文而尽信。
其铭曰:
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自天祐之,后嗣其昌。
侯迁鲁县,帝隐芒砀。
猗那大族,嵩华配长。
沨沨彭城,兴我遐祚;
显显山阳,著我高祖
高祖伊何?
仁而不遇。
庆钟令孙,聿来用武。
皇运中否,诸侯起争,浚郊怙乱,淮壖不庭。
吴王奋发,受钺专征。
命我显祖,守濠之城。
濠城严峻,兵骁勇。
显祖帅之,群凶振恐。
将军下世,边烽亦耸。
乃命象贤,时之宠。
荷宠伊何?
载大其功。
蠢蠢梁寇,言言颍墉,是馘是俘,兵无顿锋。
爰有奇略,集于威公
威公嗣侯,不坠其训。
戎事之隙,民功是振。
为之中典,著之令问。
泗上风移,京师河润。
帝曰伯舅,予嘉乃勋。
捍境则武,安邦则文。
乃降王姬,于尔庆门。
乘辕,于彼西军。
西军何在?
镇彼衡霍
威公来思,式遏寇虐。
胡马已远,将星俄落。
百身宁赎,九原谁作?
明明天子,恻怆闻鼙。
岁云秋止,返旆迟迟。
二藩士女,泣涕涟洏。
贤侯逝矣,吾谁与归?
黯黯涂山,汤汤淮涘。
驷马悲鸣,滕公所闭。
甘棠勿剪,召伯攸憩。
是用刊碑,永告来裔。
乞以陈彭年备清问奏 唐末宋初 · 杜镐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玉壶清话》卷八、《宋朝事实类苑》卷五七
朱昂端介厚重,不妄举人
彭年实有才誉,幼在江左,已为名流所重。
乞不须召试,止用昂之举,诏备清问可也。
徐骑省文集表天禧元年十一月 北宋 · 胡克顺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徐公文集》卷首
臣克顺言:伏以德必有言,见称于君子;
文之行远,用示于方来。
矧逢熙盛之期,茂阐钦明之化。
臣克顺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伏念臣本惟寒族,偶袭绪风,幼服佩于义方,长陶烝于孝治。
筑室百堵,介处于下乡;
教子一经,敢隳于素业!
旌闾虽惭于往事,赐书宁谢于古人?
家藏稍多,耳剽亦久。
窃见故散骑常侍徐铉,杰出江表,夙负重名。
逮事天朝,荐升近列。
特受先皇之顾遇,颇为后进之宗师。
文律高深,学术精博。
辞惟尚要,思在无邪。
克著一家之言,盖处诸公之右。
淳化之岁,被病考终。
生嗟伯道之孤,殁虑若敖之馁。
而臣顷在场屋,获造门墙,情笃乡关,礼钧甥侄。
永惟感旧,适值送终。
臣家乃具扁舟,载其灵柩,直抵豫章之郡,卜葬西山之阿。
一掩佳城,久荒宿草。
虽岁时靡辍,为修黄石之祠;
而翰墨罕存,难访茂陵之札。
每思编缉,尤惧舛󸈠。
数年前,故参知政事陈彭年因臣屡言,成臣夙志,假以全本,并兹冠篇。
乃募工人,肇形镂板。
竹简更写,无愧于前修;
绨几回观,愿留于睿览。
伏望崇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佑德上圣钦明仁孝皇帝陛下,清衷轸念,鸿霈延慈,稍回虞舜之聪,暂乙东方之牍。
沦恩至厚,俾朽骨以重荣;
垂范长新,耀遗编而增焕。
岂惟疏贱,独照临。
其新印《徐铉文集》两部,计六十卷,共一十二册,谨随表上进。
干冒宸严,臣无任战汗激切屏营之至。
臣克顺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天禧元年十一月日,三司户部判官朝散大夫、行尚书都官员外郎上护军胡克顺上表。
庐陵日记(起隆兴癸未三月甲辰,止是年六月壬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五五、《杂著述》卷三
绍兴壬午,寿皇初政,予自御史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圣政所详定官
明年癸未改元隆兴,时随龙龙大渊、曾觌颇用事。
予因进故事每以为言,寻缴其知閤之命,坐是请祠而去。
三月庚申出关,六月壬午归至庐陵永和镇,此当时行记也。
越八年,迨乾道庚寅始还朝云。
三月甲辰,晴。
金给事彦亨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指挥
近台谏交章论列二人怙宠妄作,既而止罢大渊副都承旨,而觌自带御器械并有此迁,又中书舍人张真父之出颇涉大渊,外议纷然,故论之。
乙巳,二相呼召都堂宣示御札,大略谓给舍大渊等,盖为人鼓惑,议论群起,在太上时小事岂敢如此。
彦亨归家待罪。
丁未,被旨无罪可待。
己酉,再同彦亨入奏乞罢。
庚戌,再被旨不允,仍宰执谕旨早参假。
壬子,同彦亨参假,讲筵留身谢。
上曰:「朕察卿务举职,但朕欲破朋党、振纪纲耳。
卿第安心」。
甲寅,二相道上意已再除两知閤,且云给舍想已无他。
予曰:「前降指挥大渊别与差遣,觌依旧带御器械
今遽申命,岂敢但已」?
遂留除命不下。
乙卯左揆后省不书二知閤录黄,上令龙大渊与在京宫观
既批旨,御笔令且止。
丙辰,三省再奏龙大渊既未与宫观,欲且用朝命止差权閤门,凡百与正除无异,但不繇后省尔。
上再三不可,云且待。
戊午,常朝退,欲就讲筵纳劄子乞祠,会有旨权住讲,遂入奏。
己未,御批依所乞,三省拟职名以进,御批更不除职名。
龙大渊干办皇城司
庚申,受敕主管台州崇道观,以状申尚书省乞免谢辞。
四月朔辛酉,辎重登舟。
壬戌,出暗门,寓宝成寺
予以庚辰岁三月二十八日到阙,今以是日离后省
四月二日供职太学,今以是日出门,适三年矣。
癸亥,至广兹,别姚媪坟。
甲子,雨,旋霁。
骨肉登舟出城,予循城过北关就之。
李平叔大监、陆务观编修、邹德章监丞、王致君判院、范至能省干携诗相送。
解舟至闸下,遇修梁而止。
乙丑,晴,复隤。
甥尚贡之告别,遂行,夜距长安闸十馀里止。
丙寅,大风雨。
崇德县不留,夜宿福严渡口。
丁卯,大风雨不止。
早,枢密使张魏公入奏事,舟过谒之,并见其子钦夫及属官冯圆仲
携儿上福严寺,屋宇皆新,惟佛殿天禧旧物也。
昔有真觉大师志添归老此寺。
志添泉州南安岩主之门人,能持胎藏咒为人却鬼魅不祥,自宫禁妃嫔皆尊信之。
仁宗赐御书「戒定慧」及梵书两轴,皆金字也。
元祐中,陈才人为遂宁郡高丽磨衲袈裟一副,上有金环锔,勒郡王所题二十三字。
才人即钦慈皇后,王盖徽宗也。
又有南安岩主墨迹数字,皆藏寺中。
黄鲁直尝作《莲花岩铭》,今刻于泉州,盖志添京师归时送之。
风稍定,解舟,晚距秀州三十五里止。
戊辰,晴。
秀州不留,晚宿施泾。
己巳,过平望,少留。
未后抵吴江县,登塔四层。
携家游臞庵名园也
主人王氏,名份
申后移舟过垂虹,泊县北。
庚午,乘顺风而行,过平江府,不留,夜宿无锡县
辛未,早雨,旋止。
过洛社,少留。
携儿登开利寺
寺有十数小院。
夜宿常州门外。
壬申,自城中过,晚泊沙子口。
癸酉,早过沙子,风大作,白瀁浅涩,舟人束手,强之使行,而风亦止。
晚至计亭,船尾高,不能度桥,遂止。
王仲贤来迓。
甲戌,早入荆溪,次宜兴县
舟过长桥,水极清驶,篙师几不能制。
午后乃至外舅宅,相别四年矣。
乙亥邑宰姜敷言诏以下及庄氏诸亲往复,不尽记。
丁丑,早出南门,度银树岭,至台庄拜外祖给事坟。
守者盛四七,死已二年,惟一女在,破屋半间而已。
相去里许有毛百一、毛百二,呼来共治祭奠。
己卯,赴寺观开启天申节。
庚辰,天气清和,同庄德迈出南门,约行四十里,游洞灵观,阅长庆四年杨汉公题名碑、保大九年韩熙载记文、本朝蔡肇诗。
主者应若谷出天禧金宝牌、(其文曰「玉清昭应宫成天尊万寿金宝」。)慈圣光献皇后玉衮校(上上大吉,中平不利。),又指望圣母殿小池云:「京师醴泉观水也」。
饭罢登山,入张公洞
初至烧香台颇平广,自此下临栈道,篝火以入,怪石错立,如真武像,如人形,如狻猊,如耐重蹲踞,不可殚名。
道士指一穴曰:「此天师炼丹灶也,穴中土黄而细,可治疟压惊,取之不竭」。
又指石上兽迹曰:「此天师系驴处也宜兴人至今讳驴,其说颇不经。)」。
路穷,攀缘而上,有穴达山背,谓之风洞穴。
口甚隘,匍匐乃可出。
游洞宜冬,冬则气温,且不蒸润,今日挟纩犹凛凛也。
此去金沙寺颐山陆希声讲易台皆不远,日已斜,不果往。
与德迈对饮洞口之石岩,流水平布,颇类水洞。
久之遂过湖洑镇,山色如画,溪水绀绿,所谓罨画也陆希声《君阳山居记》东溪注云:「溪两岸多朱藤花映溪,远望如画,好事者因目之为罨画溪。」又云:「君山之阳,水贯太湖,山势盘曲,湖水回洑,因名洑渚。」)
惠氏南园葺治极有法,溪流正贯园中,隔街即大第。
吾方倦游,不无慕焉,归县一更后矣。
旧读《陈子高诗集》载善权景物奇绝,当卜后期。
乙酉,报谒郭提举知训字宅心枢密三益之子。)
宅在观巷,自谓东坡旧居。
门外数步即通真观,造于陈大建三年,初名宏道,唐改兴道,本朝赐今名。
殿宇摧败,过者惧压焉。
观中有双柏院,绍兴二十八年大风拔一柏去,其存者甚大。
有丹井,道士相传吕洞宾屡至此,以为有丹也。
唐人尝作观记,南唐徐锴亦为之,铉篆其额。
是日外舅置酒相饯。
初夜起视,云气甚异。
丙戌,留妻孥外舅家,单舸发宜兴,溪流清快,不移时至定誇,盖太湖口也。
丁亥,舟人言风作,予乘轿陆去,崎岖三十馀里方至荻浦,而舟自湖中来。
今日风本不高,而波浪汹涌,声如万木,况风饕乎?
晚泊独木山下叶家团,去湖州十八里。
戊子,早过湖州,望城中楼观缥缈,环以溪山,宜晋唐以为名郡也。
申时过德清县,溪桥颇壮丽,有左顾亭,谓放龟也。
二更宿凤口。
己丑,早过安溪,午后至馀杭县
舣舟税亭下,溪流即苕水也,自天目山出,注于湖。
宝轮寺,祭程氏亡妹一娘。
寺兴于齐之永明,真庙时赐今额,兵火,惟存钟楼。
晚宿沈监税宅,尚贡之妇家也,贡之在城中。
庚寅,早同祝升卿秀才洞霄宫,去县约二十里。
青山九锁,溪流不断。
道傍有仙人迹,相传秦始皇移山,仙人拒之,其说荒唐难据。
众山之中一峰稍高者,天柱也。
宫门立钱镠大碑,颇叙兴废,馀皆无所考。
招知宫监陈希声饭。
抚掌泉,泉水常濆溢而不加多。
遍游五洞,惟大涤可观,顶如砥平,入至龙井而止。
栖真洞去宫稍远,山极高,可望府城
洞中有石乳,下覆如宝盖。
石室洞甚平凡,道士云:「以吴天师藏书剑得名」。
龙洞风洞不可入,强名耳。
未时还县,贡之自府中来,置酒待诸沈。
五月辛卯朔
早,同贡之甥游径山,道过无相院、普净院皇祐间陈述古尝留题。),约四十五里至山下。
雨作,饭于廨院。
院后有玉乳泉,白称其名。
肩舆上山,少休半山亭,弥望皆大,风雨过之,龙虎吟啸,令人耸然。
自山脚至寺仅十里地,本龙湫,唐国一禅师化而居之,形势峻窄,屋宇层出,不足以容众。
大慧禅师宗杲长老时用意创千僧阁,遂为巨刹。
旧无常住,云龙自打供,不许置田,其奉事龙神甚严。
井在祠前,相传水通天目山
东坡所谓乞归洗眼者,此水也。
斋粥不敢击木鱼,往尝误击,地裂鱼涌,以鱼龙为同类也。
山多两足小蛇,不伤人,背有金缕,自腰以下纯青,云龙神眷属也蔡君谟集中有游山记。)
长老蕴衷来迓,同访黄世永文昌从政,遂见杲禅师于明月堂。
壬辰黎明世永至含晖亭候日出,隤翳无所见,下视群山皆培塿也。
食罢,乘山轿游白云庵菖蒲田、喝石岩。
又有凌霄亭,峻甚,不果游,此寺之后山也。
归历僧寮作坊,轩窗栏槛间云气可掬。
昨日自邑中来,望丛林在山半,即寺场也。
若其山之最尊者,必能极目万里。
癸巳,同世永出寺门,步至南塔峰,眼界可亚含晖。
连日冒岚气,又陪杲禅师蔬食,遂作脾寒,薄暮大呕乃定。
是夜施主作水陆道场,二更就含晖请圣,衷老请观。
圣灯闪烁,合离如曳,萤爝上下众峰之间,云龙神所化也。
顷有人掩得之,盖木叶耳。
请圣毕,迎入寺中,铙钹旗幡,鼓吹俳优,纷然前导,聋瞽俗士如此。
昨日衷老以新到,具饭待,予亦在坐,每食必献艺,支利物如州郡体,亦可笑也。
甲午,别老下山。
侍者了贤同世永送别无相院。
未时馀杭,小酌沈家遂行,贡之甥送至岳庙前。
晚宿彭坞口柴店,离县十五里。
乙未,欲便道趋桐庐,故由桐岭入长福院午饭。
值盛暑,雇夫懦弱,数步一息,急改涂之富阳县,少休于接待院,为舟行计。
既得舟,即解去。
偶遇上水风,夜半桐庐县
是日路中见村夫戴艾叶,方记端五,市十数粽,均及仆隶。
丙申,早发桐庐,雨作,风犹顺。
七里滩,登严先生祠堂,今谓之九垄院。
有三僧主香火,先生塑像居中,以方处士、范文正公方干旧居在对岸鸬鹚白云原,至今方族甚盛。)
堂中有唐崔儒所作记,而李宗谔修《图经》,误书作碑人姓名,前郡守董弅辨證详明,刻于碑隤。
钓台高峻,雨滑不可上,解舟回望而已。
晚次严州,泊安流亭下。
丁酉,吴守槩、倅司马伋、潘昌期及州官相访。
司马即文正公曾孙。
潘,大主之孙。
建德赵茇,清献家也。
晚赴州会于高风堂,借八兵。
戊戌,早行,诸公送别放生池上,《图经》谓之西湖
山郡殊无陂泽,故贵之。
连雨,小溪暴涨,徒涉颇艰。
晚过白沙渡,宿叶家店。
己亥,早过寿昌县,饭于广安寺
晚至乌石山衢州龙游县界。),山如削铁,悬瀑十仞。
其上有幽岩精舍,今为宗室仪恭孝王功德寺
意欲一游,而从者终日冒大雨,皆告惫,遂呼山轿而上。
路极峻狭,约三里乃至,楼阁层出,极目千里。
旧岩在山之顶,以形势迫窄徙焉。
绍兴甲寅张魏公题字案间,僧就刻之。
匆匆下山,笼箧皆远去,日暮泥泞,崎岖奔走,一更后及于大楼,亦好奇之过也。
庚子,雨行极劳。
过顺溪,市井颇盛。
食时至莲花寺,溪涨桥断,遂宿。
辛丑,早行二三里,过赵清献公神道,不果入。
至溪边仅得小舟,争济者纷然。
既渡溪,地势平衍,山远而秀,非严陵比也。
午后抵衢州,沈守度、任倅昌照、潘倅龄、李教授知己新邵李大夫元老、肇庆王大夫衣、筠守曾朝散逊相见。
入城,泊如归馆,易八兵。
大雨终夕。
壬寅,雨。
毛平仲幵提干自栏柯石桥相访,赴州会于思政堂
堂颇宏丽,张苍巨山所造。
未后发衢州,闻常山道中溪涨无舟,遂行江山路,宿新磡,去城三十里。
癸卯,过江山县,避雨海会寺梁天监中,某甲舍宅造。)
雨不止,复行。
途中邸店颇多,望见江郎石三株拔起平地。
晚抵礼贤镇,投宿太平寺
寺极破敝,长老善参来谒。
衢州至此凡一百一十里。
甲辰,入信州界,邸店稀矣。
晚投宿灵鹫寺之驻麾堂。
寺宇幽洁,山势环抱,贯休尝留诗。
长老智源至光相洞口,将仕郎叔度、龙举并自临安来,共宿。
叔度辰州溆浦人
举,潭州人
雨昼夜不止。
乙巳,早冒雨行,已而少霁。
自昨日路已硗确,今日尤崎岖也。
食时次广丰县县官相见。
同年涂文伯为丞,致羊面酒,报谒即行。
唐校书郎有道先生墓。
申后至中团,有报恩寺,粗雅洁,欲宿不果。
行至信州水南,日已落矣,遂入太霞宫。
寓客充满,无所容膝,排道士之闼宿焉。
是日行八十里,里堠又远,故费力如此。
丙午,早至江边,浊流浑浑,上浸民居,呼小舟过渡甚危。
绕城诣广教展墓,馆于藏殿。
长老怀璧、闽士刘大方相访,陈守扃、苏倅楷、田提干兴宗、汤教授衡、沈上饶作式、前兴化吕守大举继来。
苏、沈、吕皆金陵僚旧;
汤,同年也。
是日才晴,夜复大风雨。
丁未,晴。
设僧供,招璧老、刘生饭。
延昌山人参,自云为先妣卜地者。
访陈学正(旧名抃)
及其侄惇。
予顷在此从陈彦国先生学,抃其弟,惇其子也,请奉米遗之。
过廿妗、廿八妗宅,又过四一监家庙,哭廿九舅(四一名湘,字南仲。)
报谒沈上饶,县治极宏壮,前令周閟为之。
有吏才,侍郎纲之子。
子权,今为此州司户
戊申,焚黄毕,赴州会于面山堂后圃,宛然记旧游,二十八年矣。
时章思召为郡守,外家犹盛,今惟败其室者与孟女存耳。
予既久失慈训,而妣之乳母孟,亡弟子柔、予之乳母姚婢永寿,无一在者,诵「无人论旧事」之句,堕泪久之。
上饶五伯祝文来,其居与先大人坟相直,劳以缗钱。
己酉,早至陈先生宅,拜其夫人詹氏,年七十,聪敏过人,正言公之女也。
其子惇言:其舅詹房州尧可干人朱姓者有子年二十,貌甚肖通判
舅氏婢望儿有孕而逃,为朱氏所得,此子疑吾舅子也。
望儿今复嫁一朱秀才,而二朱皆玉山
予惊喜,徐诘其名。
惇惧纷纭,不复肯言,姑志之。
申后登舟,溪涨舻鸣,岸如奔马。
夜泊唐罗步后十二年岁在乙未,三月七日,被召过玉山,陈君相送于此。因呼朱氏子来,其名曰遂,不能辨其是否。盖望儿初入汪圣锡家,旋归詹氏而生此子。詹以畀其干人朱庆,遂冒其姓云。)
庚戌,早过汭口镇、弋阳县,皆不泊。
终朝望见龟峰,如行南康江中对五老峰,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者,甚欲一至其下,而溪湍不能舣岸。
午后强舟人使泊,得步曰桃花,上有步口市,雇二夫前导,约十馀里抵瑞相院(今为陈丞相功德院。)
长老慧光来谒。
院前皆逼山,而其前列三十二峰,大抵皆石崖也。
地势峻迫,以无水为患,门外有观音泉可汲。
予初谓山势昂首俯背,故以龟名寺,僧乃指山顶石形如龟云。
回至渡口,入桃花台之妙音院,颇有前辈题咏,元绛厚之参政之父守文亦有诗,厚之为刻碑。
台乃临溪盘石耳,未尝种桃,惟石上窠臼十数,覆以孤松。
相传道士于此鍊丹,或云葛洪,非也。
申时解去,晚抵贵溪县,泊三山堂下。
三山对溪石山也,粗恶无足观。
是日,舟中望远,山极秀杰,舟人云灵山也,跨饶、信二州界云。
知县右通直郎谈庄来,舍舟馆于县驿。
此去上清宫龙虎山不远,暑甚,仆疲,且闻泛舟诘曲方见形势,不果游。
辛亥,天申节。
访十八外祖宅,见四二舅筌字得可
及其所生养娘。
四十舅籥字同可
侍叔外祖母摄官静江,未归。
叔外祖二女:其长再嫁田昭,次嫁徐兢明叔之子。
其老仆李安相州人,识先父云。
食罢发贵溪,陆行四十五里,宿香炉源,途迂阻如八九十里。
壬子钦宗大祥。
仙岩,望众峰联属,俗呼排衙山。
曾宣教熹遣人致书。
晚宿大岭(距金溪十馀里。)
是日涉安仁,入金溪界,路稍平易。
道中见抚守张安国榜示民户:凡奇零税绢别差官受纳,随给户钞。
其法可取。
癸丑,早至金溪
乙卯岁尝过此,值大水留数日。
知县右通直郎李炜邢州人宣和二年御史中丞森之子。
言其父在台时,待制邓之纲进状,诉太傅王甫强娶其爱妾阿马于别馆,经宿乃遣。
事下台治,如所诉。
甫乞移狱,御批改送开封府
府尹王鼎之纲讯杖二百,遂承诬告,森坐此罢。
与元符以来诏旨所载略同。
尉曾大鼎,字国器永和人,来致家酿。
留县驲。
易轿夫而行。
至耿源市,有新兴寺,天尚早,不宿。
过清江,渡甚狭,而水可造纸。
晚下路里许,投宿灵岩寺,雅洁可爱。
筼筜轩,大竹成林。
金溪已四十里。
甲寅,早入南城界,过章山寺,少休。
午后抵军城,军本抚之南城县
水号旴江张天觉江西漕,穷其源出血木岭,留五言诗一首。
新守赵子礿将至,郡官皆不在,惟通判龚朝奉铸、教授刘修职德广相见。
德广就驿置酒,复以郡酿凤山泉遗之。
热甚。
乙卯,早出西门,行十馀里,游麻源第三谷。
未至数里,石岭盘互,水行其间,略类洞霄。
访卷石岩,入云门寺
乡人南安太守陈杭父子殡寺侧,为之悽然。
寺前有灵丰庙,正临溪流,颜鲁公所谓源口有神,祈雨辄应者也。
地出二石,就塑神及夫人像。
遇科举岁,士人竞乞梦占得失,他祈祷亦验,崇宁中封善应真人。
庙中刻谢灵运《三谷诗》。
三谷:麻姑第一,桃花坪第二,此为第三。
桃花坪今不可考,华子冈翻经台、铜陵石磴,但存髣髴耳。
郡人王三锡读书山中,凿石治亭榭,种木为园,规模可嘉,近不复来,山房亦废。
饭罢步入大霄观,闻近处有九井,或云无足观。
别由小路过麻姑山
约行十里,至山脚寻真亭,遇笋舆来迎,遂上山,其纡峻亦略类径山
中路有界青亭,次双练亭,悬瀑对泻,雪溅雷吼,天下奇观也。
进至龙王祠,其下有潭,天宝中黄龙见于此。
自此始得平地而为仙都观,相传即蔡经宅,方士谓之丹霞小有天
观宇虽古而道士星居,无复清高气象。
主者胥景常具饭五峰堂
五峰谓葛仙、朝真、望仙、拜仙、秦人,皆强名也。
元丰间麻姑清真夫人,元祐改封妙寂真人,宣和加上真寂冲应元君徽宗御书「元君之殿」四字,仁宗亦尝赐飞白,馀见鲁公碑。
鲁公塑像在祠堂中,近有蔡藁参议绘十贤以配之。
十贤皆本土人:参政陈彭年永年、直讲王无咎补之、贤良李觏泰伯、少卿蔡冠卿元辅、左丞邓温伯圣求、灌园先生吕南公次儒、侍郎朱彦世英及三曾兄弟也。
吕有孙,已废其业。
泰伯无后,学中诸生岁时祀其家。
观后有星亭、齐云亭
齐云望军城如一聚落,景常云观之极西乃丹霞福地,欣然往游。
初循田塍,仅能容足。
既而复登山,两山之间泉流不绝,良田叠出几万亩,未尝旱涝,皆观中常住也。
山行十馀里,极麻姑之巅,自山缺过丹霞界,入祥符观
乾德二年南唐临川齐王李景达与开山道士道英相善,为造此观。
初名真皇章圣朝改今名。
三清以下七像皆铁铸,并其栋宇扁榜多国初旧物。
道士邓师善出画像,意其即齐王者,后人妄加赭袍尔。
王与道英三帖,每帖冠以「周旋」二字,如答贺正便云「周旋,以新正特辱示贺」之类。
纸尾题衔云节度兵马元帅太师尚书令临川齐王押书,送某人。
天策上将军印,亦其官也。
日斜急归,景常送颜碑二本。
下山由大路,自尉司出,行十五里,宿绕池铺。
丙辰,晚至南丰县知县不在,丞张承事耀卿及同官相访。
极暑,疲惫,几不能出语,亦坐昨日游山之劳也。
自出南城门,望诸山迤逦,而军山杰出数百丈,其左四小峰尤秀拔。
人物炳灵,有自来矣。
丁巳,早,黄元授钺通判相访,世永之父也。
出西门谒之不遇,遂过石仙观,去县十馀里,敕额曰冲寂。
汉张道陵天师十八代孙开山,因岩为屋,冷气逼人。
真宗朝有冷道者,蝉蜕大树中,王博文尝祭以文,久之树合,人遂以为伪。
元祐中邑令辟视之,形状宛然。
张天觉赋诗实其事,曾子宣、子开皆有诗。
又闻道士王介甫墨迹,并观侧有栖真岩,张仙师葬焉。
病倦,不暇询访而归。
道过福胜院,俗呼箍篮寺。
是行望军山尤近,相传吴芮尝驻军于此,故曰军山
按图牒在县西北四十里,高二十三里二步,第二峰有龙穴,旱涝祈求皆验。
《寰宇记》云山下有神,能兴云雨,山顶有王、郭二仙圣迹。
黄元授自言岁九月率一至山背,登三仙坛。
山峻不通车马,往往攀援而上。
三仙谓王与郭及其师浮丘伯云。
山下有护国、清凉等寺,王介甫、三曾皆尝留诗。
曾子固与其父不疑、名易占。)正臣名致尧
皆葬县之世贤乡昌后耆,地名龙池洞;
子开葬世贤乡塘源耆,地名狮子冈;
子宣京口
张丞携其祖右丞澄明达文集来,集中论画甚精详,盖李伯时自出也。
戊午,早发南丰,过溪桥,颇壮丽。
宁都遣人来迎。
未后至松石铺,畏暑而止。
己未,昧爽,有星大如月,烛地有光,流向东南没。
巳时至广昌县令亦不在,主簿张从政瑀及同官相访。
县置未久,褊陋殊甚。
六月庚申朔
早发广昌,以驿路无人烟,出西门入小路,多行崖腹及野彴。
约二十里至郎君潭,始遇村店,四十里达驿路,遂入宁都界。
午后抵吴池铺,献之甥及邑丞林梓、巡尉等、庆云文尔长老皆来迎。
病暑气羸卧,与老道旧,夜宿铺中。
辛酉巳时宁都县,与大姊别十年矣,追怀子柔,相向而恸。
晚,长道置酒。
初,归途当出临川清江,急欲至姊家,故由贵溪金溪一百二十里,金溪南城八十里,南城南丰一百二十里(其实止八九十里。)南丰广昌一百二十里,广昌宁都一百二十里。
甲子东尉觉民迪功投书。
丁卯,早,约孙宣季札、庆云尔老、东山庆传及献之甥出郭二十里游桃林
长老宗炜葺治寺宇颇备,堂下有泉,岁八月常竭,春末渐归,故号结夏泉
宣季年八十三,所居名延春谷,可以为对。
宣季诸父志康、志举皆名士,见东坡集中,今皆无后矣。
去寺数里有七佛岩,南唐尝舍金银字经,寺宇今废。
饭罢,游金精山阳灵观。
山如削成,蔽亏险怪,其色赤黑,乏秀润。
相传汉初吴芮过山下,闻张氏女有殊色,欲聘之。
女诱凿山为洞乃可相从。
洞成,女飞空降语曰:「吾金星之精,降治此山,岂若偶耶」?
惶惧而退。
今被发、石鼓诸峰皆傅会之说也。
自观中穿石穴,过三清殿,望群山周围无缺,独左崖微罅,水涓涓下滴,贮以方斛,注为流杯池,前邑丞姜觉所造也。
大暑,而崖下凛然。
日落乃归,道傍有东阳岩,一黄冠居之,庭宇颇幽静。
望见木钟、杵臼栖岩间,唐人鍊丹遗迹也。
庚午初伏,雨凉。
洪州劄探都督府五月出师,收符离,获萧琦、蒲察徒穆等。
史直翁是月十五日罢相。
壬申,过惠政桥,游东山
癸酉,晚别长道、大姊,登舟行数里止。
甲戌,早至唐步虚,令七四及宁都寨巡检邢宝归县。
午后河东虚,尔、传二长老相别。
申时过石城江口,舟人上庙。
夜宿白头翁。
乙亥,早入石,水既涩,而舟人不熟河道,冲撞倾侧,欲碎者数矣。
午间恶热,未后暴风异常,正触乱石,危不可言,急令诸仆入水持舟。
久之,风定方能去。
夜宿白田。
丙子,风雨。
巳时雩都县,不泊。
过大滩一名梁面
亦险,而招滩者熟知河道,捩柁有方,赖以安然。
夜略系缆,乘月复行。
丁丑,早过七里镇一名东江务。),抵赣州,泊唐步门。
权州任提刑文荐希纯来,假大舟以居。
寿量寺访旧居,惟卢光稠铸铁佛及罗汉在耳。
癸酉岁到此,今复十一年矣。
是日江水暴涨,昨夜浮桥断裂。
任希纯云:传闻南安军发洪,浮沫蔽亏。
戊寅,早约李及之饭,不至,与陈老、高行二甥及李仪之綦共食。
食罢,过水东奠李氏妹坟,问途于华严堂,披荆棘至墓下。
归同汪强中提干澹游郁孤台,面对崆峒,俯视章贡城壁仅如绕带,盖登临之胜地也。
强中言顷侍其父彦章南迁,以事至广西灵川漓水上,见秦时垒大石以杀水势,谓之铧觜,水触石分流,故其字从离,有碑记其事。
又云铧觜有二,其一在古北口
小酌台上,循城过庾江楼,访八境台,不复见矣。
后得桂管观察使孟威《重修灵渠记》云:灵渠海阳山水一派也,谓之漓水
旧说秦命史禄吞越峤而首凿之,汉伏波征徵侧而继疏之,所以导三江五岭
其后堤防尽坏。
唐宝历初观察使李渤重为疏引,寻又堙圮。
咸通中为用五万三千馀工,费五百三十馀万,起九年九月,而以十年十月毕工。
诏书嘉奖云:「省所奏新添岭首运粮路铧觜堰、灵渠斗门事,具悉」云云。
己卯,极暑。
早,谒客慈云寺,遇长老妙应,同过报恩,酌廉泉,入景德寺而归。
李均秀才携长书相访,养素处士珙之子。
予幼从养素学。
齐述之乱,父子死于兵,族人以为其后。
李仪之、马君寿永之、胡从周镐皆致来禽,其致羊酒者皆却之。
巳时赴州会,退而解舟。
赣县诏宽之及丞簿尉送别数里外,丞即从周,簿姓曾,名三复,皆吉州人
至储潭上庙,庙有唐刺史裴谞诗石。
晚泊横弦上。
庚辰午后万安县
知县左承议郎程九万相访。
申后得水手即行,江涨,十八滩皆平。
辛巳,早至泰和县
知县右奉议郎张之德、簿右迪功郎晏滋访快阁,有过客不可登,颇以为恨。
巳时得水手即行。
七兄自永和来,一别复五年。
未后遇大风雨,趋岸以避之。
晚泊白沙。
壬午,早移舟东岸,登凤山拜坟,遂过方广与吕氏姊及兄弟会,哭子柔攒堂。
饭罢归永和本觉寓居。
散骑常侍东海徐公集序淳化四年七月 北宋 · 陈彭年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徐公文集》卷首
姬昌既没,文不在于兹乎;
韩起有言,礼尽见于鲁矣。
仲尼降异,以产民宗;
阙里垂言,用为人极。
自哲人一往,作者多岐,则有孟子制其横流,荀卿平其乱辙。
战国之际,百氏沸腾,嬴秦之馀,六经煨烬。
菁华欲竭,俎豆无归。
贾生谈仁义于前,扬子宗诗书于后。
魏晋名士咸重玄言,梁隋诸公始兴宫体。
兹风一扇,踰数百年。
唐氏隽乂为多,比百王而虽盛;
文章所尚,方三古而终殊。
于是韩吏部独正其非,柳柳州辅成其事。
千龄旦暮,斯岂诬哉!
俾大道之将行,故由天意;
幸斯文之未丧,亦系人谋。
其有道冠人伦,才为世表,令名不泯,百代攸宗,今复见之徐公矣。
公讳铉,字鼎臣,其先会稽人也,邻几之姿,生民之秀。
沧溟沃日,流作言泉;
建木干星,植为行囿。
英才茂德,光映于前修;
懿范清规,仪形于来者。
弄璋之始,属唐室之可虞;
佩觿之初,值杨都之建号。
公文辞浚发,不类幼童,识量淹通,已成大器。
弹冠入仕,方居终、贾之年;
佩玉登朝,即就严、徐之列。
江东内禅,文物初兴。
廊庙之珍,独当其任;
󲦤绅之望,无出其先。
汉之贤臣,蔡邕三台之选;
魏之俊士索靖驰二妙之名。
若乃毛玠之公清,汲黯之正直,王伦之知礼,张华之博物,郑当时下士山巨源之荐贤,以公方之,绰有馀裕。
故得观孔光之树,久奉枢机;
荀勖之池,常参献替。
虽具瞻之重,犹未正名;
而乃之殊,已同彼相。
及楼船南伐,青盖东来,遂于艰虞之辰,克尽始终之节。
章台之璧,且属秦求;
万城之材,果为晋用。
太祖豫州之檄,不责其非;
今上听《上林》之文,屡言其美。
由是甘泉柏殿,重奉宸游,琐闼貂冠,更膺天奖。
王公慕义,如见古人;
名德在时,目为耆老。
季膺交友,不异神仙;
许劭言谈,是名月旦
虽来于江左鲁公于是瞻诗,寓彼汉中武侯以之下拜,无以踰也。
及运逢消长,道或盈虚,辞通籍之簪缨,陪外藩之樽俎。
语鬼神之事,归宣室而未期;
留《封禅》之书,卧茂陵而长往。
呜呼!
惟公禀中和之气,挺杰出之才,风雨而不迷,雪霜而不变。
瞻其洁白,如圭如璋;
听其风声,如
自成人之始,至纵心之年,险阻艰难,所经多矣,功名富贵,皆自致之。
至若平仲事君,一心无改;
展禽秉直,三黜弥
百行立身,世谈其尽善;
片言违道,人知其不为。
岂但王佐之才,称于士季
公卿之量,见赏于林宗乎!
其有立言之旨,学古之功,究乎天人,穷乎性命。
文房逸势,楚国之三休;
笔陈雄风,宋人之九拒。
昔者《洞箫》之赋,诵之者后宫;
剑阁》之铭,刊之者明诏。
贾谊《过秦》之作,史臣置于篇中;
王融曲水》之辞,邻使求于座上。
蔡中郎之所自许,则有太丘之碑;
潘黄门之所用工、独是荆州之诔。
公并穷其渊薮,仍在上游,掇其英华,更多馀力。
虽丝篁金石,无以均其雅;
黼黻玄黄,不足方其丽。
草《太玄》之客,徒欲载金;
述《十意》之人,自将焚藁。
岂独语其篇什,宜升洙泗之堂;
画彼形容,当在灵均之庙者哉。
矧复六书之艺,少而留心;
二篆之踪,老而尽妙。
研精不舍,常惜寸阴
尺牍所传,有同珍宝。
圣上方欲恢千年之洪业,答上帝之耿光,朝诸侯而东巡,祀介丘而降禅。
若乃以秦丞相之健笔,兼汉郎将之雄文,铭此成功,垂之不朽,求之舆议,公即其人。
斯志未终,大年行尽,歼良之痛,其可已乎!
江南文藁,撰集未终,一经乱离,所存无几,公自勒成二十卷。
及归中国,入直禁林,制诰表章,多不留草。
其馀存者,子婿尚书水部员外郎吴君淑编为十卷,通成三十卷。
所撰《质论》、《稽神录》、奉诏撰《江南录》、修许慎《说文》,并别为一家,不列于此。
彭年越在幼年,即承训导
通家之旧,与文举以攸同;
入室之知,方子渊而岂异。
感生而永叹,报德无阶;
痛音问之长违,殒身莫赎。
聊存摭实,用以冠篇。
时淳化四年七月序。
陈彭年奏诏景德四年闰五月十五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之八(第五册第四二六五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五
贡举考试进士程式,宜令彭年待制戚纶、直史馆崔遵度、姜屿议定,馀令彭年各具条制以闻。
赵安仁详定权知贡举起请事件诏大中祥符八年四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三之九(第三册第二六六八页)
兵部侍郎赵安仁详定权知贡举起请事件,与陈彭年等编入《贡院条制》。
祈谷礼成述事乾隆丁酉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二
元日值斋移次辛,乃缘旧例此遵循。
未能敬事法皇考,亦曰因时奉懿亲(恭查顺治十五年正月初四日上辛斋戒正值元旦改于次辛行礼又康熙五十四年次年正月初十日上辛尚未立春议改次辛或下辛行礼载在会典遵行然此非独本朝为然考宋史礼志真宗景德三年待制陈彭年来年正月三日上辛祈谷至十日始立以立春后上辛行礼又文献通考载英宗治平二年礼院元日朝会寿圣节多与上辛相近改用中辛此因春前及元日移改次辛所由昉也又查雍正七年于次皇考谕旨以定例正月上辛若在初五以前则改辛但元旦朝贺乃朕躬之礼仪若因此而展祈谷之期于心深有未安著于初二日上辛行礼煌煌升圣训实万世不刊之论朕因思皇考时元旦殿仅受群臣之贺自当停朝正以从贺元辰躬率王公大臣诣束朝拜祈谷朕今遇圣母岁首庆典不应有阙且次辛用事史册及本期旧例可徵准礼从宜各惟其正因其时恐有未喻朕意者犮详识于此)
志必诚而仪必肃,乐惟和则礼惟彬。
武功成更岁逢稔,稠叠蒙庥倍切寅。
集韵韵例 北宋 · 丁度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
昔唐虞君臣,赓载作歌;
商周之代,《颂》、《雅》参列。
则声韵经见,此焉为始。
后世属文之士,比音择字,类别部居,乃有四声。
若周研、李登、吕静、沈约之流,皆有编著,近世小学寖废,六书亡缺,临文用字,不给所求。
隋陆法言唐李舟、孙愐各加裒撰,以裨其阙。
先帝时,令陈彭年、丘雍因法言旧说为刊益。
景祐四年太常博士直史馆宋祁太常丞、直史馆郑戬建言:「彭年、雍所定,多用旧文,繁略失当」。
因诏、戬与国子监直讲贾昌朝、王洙,同加修定;
刑部郎中、知制诰丁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李淑为之典领。
今所撰集,务从该广,经史诸子及小学书更相参定。
凡字训悉本许慎《说文》。
慎所不载,则引它书为解。
凡古文,见经史诸书可辨识者取之,不然则否。
凡经典字有数读,先儒传授,各欲名家,今并论著,以稡群说。
凡通用韵中同音再出者,既为冗长,止见一音。
凡经史用字,类多假借,今字各著义,则假借难同,故但言「通作某」。
凡旧韵字有别体,悉入子注,使奇文异画,湮晦难寻;
今先摽本字,馀皆并出,启卷求义,烂然易晓。
凡字有形义并同,转写或异,如坪𡊞、叴㕤、心忄、水氵之类,今但注曰「或书作某字」。
一字之左,旧注兼载它切,既不该尽,徒酿细文,况字各有训,不烦悉箸,凡姓望之出,旧皆广陈名系,既乖字训,复类谱牒;
今之所书,但曰「某姓」,惟不显者则略著其人。
凡字有成文,相因不释者,今但曰「阙」,以示传疑。
凡流俗用字,附意生文,既无可取,徒乱真伪,今于正文之左直释曰:「俗作某,非是」。
凡字之翻切,旧以武代某、以亡代茫,谓之类隔,今皆用本字。
述夫宫羽清重,篆籀后先,总括包并,种别汇联,列十二凡,著于篇端云。
字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新增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一字。),分十卷。
按:《集韵》卷首,述古堂影宋抄本。
明堂大礼执事官合行事件奏状绍兴三十一年七月 宋 · 金安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一、《中兴礼书》卷六九
将来明堂大礼应行事、执事官务在严肃,合有申请事件下项:
一、检会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龙图阁待制陈彭年言,今月二十七日太庙上尊谥册宝,前夕宿斋,其日私忌,望下礼官详定。
太常礼院言:「唐贞元八年将作监元旦太尉,荐飨昭德皇后庙,以私忌不受誓戒,为御史劾奏。
今假宁令虽有给假一日之文,又缘《春秋》之义,不以家事辞王事。
望令彭年依例宿斋」。
从之。
欲乞依前件故事,今年明堂大礼,并日后祠祭应行事,执事官于受誓、散斋、致斋、行礼日分之内,如遇私忌,依旧趁赴行礼。
一、检会天圣七年十月一日诏词,祭行事官已受誓戒,别有差遣,须毕祠事,方得趁职。
欲乞依前件故事,今来差充明堂并日后祠祭,应行事、执事官若别有差遣,依旧趁赴行礼毕,方得赴职。
乞差两制官同共参详閤门仪制景祐三年正月二十一日 北宋 · 夏随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宋会要辑稿补编》第八七页
閤门仪制陈彭年详定之后,年纪寖深,条目弥广,前后所降,繁简不同,或刊为定式而罔克遵行,或革于新条而未经编次。
于简谍,宜有规程,欲乞差两制官同共参详编纂
门下侍郎刘莘老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九三、《西台集》卷七
孤子毕某谨叩头再拜,上书门下侍郎执事:礼,齐衰之丧,对而不言,言非礼也,而况于书乎!
求之本朝,惟范文正公居母丧,尝移书万言以抵执政
则丧之用书,有国事也。
某罪罚之馀,待尽朝夕,且无范公之国事,而亦敢以书上干不孝之诛,则自祖父以来门户之寄,有不得待于异日者。
是以停号窒哀,留喘辍息而强布于左右,伏惟门下侍郎不倦而观之。
某尝论古今文章多而史材少,譬诸绘事,同技而异能也。
盖文人之文如绘形,史家之文如绘神,则更遗所尚于意外,要使类其人之生而已,所以难也。
昔马迁作《史记》,所谓「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者,犹若可学。
至于所记之人在数千百年之外,读书如亲与之接,而精神意气有以想见其为人,则殆不可学。
而所谓类其人之生者,此也。
由马迁而下,为史辞者颇皆不与其所书之人相类,而近世尤甚。
且以本朝韩王赵普言之。
太祖皇帝定中国,抚四夷,辑安元元,经制备具。
其微谋远略,济时佐命之功,目虽不可见而耳犹可闻。
及观近世之载,乃若所谓除目,而亦有为四六之体者,何与夫人不相类也!
故某之曾祖文简公仕于太祖太宗之朝,至景德中真宗皇帝,薨于位,四五十年之间,阴功厚德、高言绝行可书者甚众。
陈彭年之行状,杨亿之志文,虽褒大显异,而序其行事,亦止用四六而已。
由作行状、志文之后,距今八十六年,而墓隧之碑未立。
虽为至晚,而有所待,盖亦恐与夫人之不相类也。
伏惟门下侍郎,议论行于未显之时,能事见于已用之后。
其推贤让善,折奸锄恶,扶名教,厚风俗者,固已载竹帛而藏于府库。
则夫所谓文章者,乃公之馀事。
然举天下之士论德诵义,有名位功业,而又求文章可以信后世,图不朽,则方今识与不识,皆知公一人而已。
而某幸生公之时,又游公之门,又可以进说于公之左右,则曾祖墓碑之立不立在今日矣,非徒然也。
曩某为吏东州,识故陈留李公成之,凡成之语言容貌,风力气慨,与夫治民行己,篇章议论,皆亲见而熟味之。
及观门下侍郎所撰志铭,简而备,粹而古,贯穿而伟,驰骋而不尽,大类苏武、赵充国传。
而读之过半,思酣意熟,如成之在前相对,彷佛其眉目,忽焉忘文字之所载也。
某虽不敢妄意其高下,然亦岂非为类其生者欤?
则曾祖文简之墓碑,历三世而后获请于左右,非独人事,亦若天理。
然盖文简之事母孝,则见王禹偁所行之告命;
谕德行,则有真宗皇帝除授之德音;
直道而进,则可考京尹之所建明;
论大事,决大疑,则澶渊之议,其略颇在《实录》与陈彭年之行状。
然犹行事之常也。
管仲少时与鲍叔牙游,鲍叔其贤,终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鲍叔能知人也。
文简公济州推官,乃知取王禹偁于卖浆之家,教养成就,与同出处。
及在中书,又力荐寇准,同为宰相以济大事。
平生与人少合,而深德文简公,两女嫁文简公之次子,某之叔祖为太府卿者是也。
史官之所纪次,天下士大夫之所传诵,但喻禹偁之贤,而未论文简公之知人,与夫管仲、鲍叔牙之事同功而异说,则殆俟有人如司马迁著书。
故愿门下侍郎上观真宗皇帝待遇始终之厚,次察寇莱公、王黄州取友之深,因及杨亿、陈彭年之行状,传以史官之义,而赐之碑铭,得如志成之文之类其生也。
则岂惟今日兄弟子孙感激而流涕,盖将与《书》之《毕命》世传而共宝,而天下仁人君子实宠嘉之。
伏惟钧慈加意,幸甚。
丞相文简公行状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西台集》卷一六、《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四、《永乐大典》卷二○二○四
毕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毕,以国为氏。
后汉兖州别驾谌居东平,遂为东平人
谌之五世孙曰众庆,兖州大中正
众庆之五世孙曰憬,仕司卫少卿许州刺史
憬生构与栩。
构为户部尚书谥景公,栩为酆王府司马
栩之曾孙諴,懿宗朝为宰相
而构之五世孙桢,为振武天德营田判官
桢生宗昱,仕至云州云中赠太子太保
娶吴氏,追封邓国太夫人
宗昱生球,仕至本州别驾,赠太子太傅
娶史氏,追封韩国太夫人
球生府君义林,尝以策干汉高祖太原高祖深悦其言而不能用。
相国扈彦琦、司空苏禹圭数以府君太原策中事言于朝,欲召用之而亦不果。
卒于澶州观城县,赠太子太师
娶药氏、祝氏,追封代国、郑国太夫人。
太保郑国,皆文简公贵之赠典也。
文简公讳士安字仁叟太师之子也。
太师而上,世居代之云中。
太师卒于观城,公才二十岁,奉祝夫人居丧以礼闻。
祝夫人取太师手自抄书数箧授公使读,及出太师所撰《清白规检》使行之,夫人曰:「澶之士人,吾略知之矣,孺子无可与游者」。
乃与公之宋。
宋犹澶也,夫人未知所适。
或言郑多士大夫,子弟有贤者,乃自宋复与公之郑,果得处士杨璞及韩丕、刘锡从游。
公于是博综群经,通诸子百家之言,究极古今治乱得失、君臣父子、忠孝仁义、治民行己之本末。
祝夫人乃喜曰:「吾固知孺子之可教也」。
乾德四年公举进士,而故晋公王祜方知贡举,见公文大喜,遂以公为第三人。
开宝三年选授济州团练推官,州民王禹偁为磨家儿,年最少,数以事至推官廨中。
禹偁貌不及中人,然公阴察禹偁类有知者,问:「孺子识字乎」?
曰:「识」。
「尝读书乎」?
曰:「尝从市中学读书」。
「能舍而磨家事,从我游乎」?
曰:「幸甚」!
遂留禹偁推官廨中,使治书学为文。
久之,公从州会后园中,酒行,州守为令属诸宾客,竟席,对未有工者。
公归,书其令于壁上。
禹偁窃从后对,甚佳,亦书于壁。
公见大惊,因假冠带,以客礼见之(原注:州守令「鹦鹉能言争似凤」,禹偁对「蜘蛛虽巧不如蚕」。)
由此禹偁寖有声,后遂登第,进用反在公前。
及公除知制诰禹偁先已为舍人,其词禹偁所行也,世以公为知人。
公在济州二年,太祖皇帝闻公名,诏赴阙,面授兖州管内观察推官
太平兴国初,擢大理寺丞三门发运事。
吴越王钱俶入侍,选公知台州
公至临海上言:「钱氏籍其土地、民上之于有司,而赋入之数倍于其旧,盖欲张大以自纳于朝廷。
然濒海之民新得天子之吏,收养安辑,务从便省。
苟徵倍称之赋,恐失民心。
今州县文书具存,宜明诏有司,一取钱氏旧籍为赋入之理,则上之惠泽可以下究,濒海之民亦欣得天子之吏,宜不失职」。
诏下有司行之。
至今浙右之赋有轻者,因公言而用旧籍也。
明年,上遣使采访吴越官吏治状,公居最,以名闻,迁左赞善大夫、知饶州(原注:事见公集《题国清寺诗序》。),改殿中丞,归朝为监察御史,知乾州
祝夫人已老,治家益严,公与陈国夫人事之益尽孝道。
辨色即往问安,因侍侧,食焉而后敢退。
盖尝新其室,墙圬未坚,问安未退,或倚以立,至隐之成迹,而不自知。
至是从京师乾州道远,非祝夫人所便,辞乞下迁,改监汝州稻田务。
雍熙二年诸王出阁,以左拾遗召公兼冀王府记室参军
太宗皇帝延见劳问,赐袭衣、银带、鞍勒、马,迁考功员外郎
端拱中,诏王府官各献所著文章,上读累日,谓近臣曰:「才则吾自见矣,行孰优乎」?
有以公对,上言曰:「卿之言,朕意之所属也」。
遂以本官知制诰
冀王入见,顿首再拜,愿留,上曰:「朕不以爱子而妨用贤也」。
卒不许。
是时宋兴四十馀年,中外几平,文学侍从言语政事之臣辐辏上前,至论德行必以公为称首。
淳化二年冬,上欲召公翰林学士,而执政欲用张洎,因对言:「洎之文学资次不在毕某下」。
上曰:「剧知文学资任不下毕某,第以之德行不及毕某尔」。
执政乃退,公遂为学士
明年,与苏易简知贡举,拜主客郎中学士如故。
以疾辞职,授右谏议大夫、知颍州
会岁大饥,公发仓廪以赈济,且上言:「州界民转徙逃去者甚众,申诉失时,无以为赋租,故逃。
乞不问有状无状,复额经检未经检,一切赐当年田租,以安流亡」。
书奏不报而被召,乃以状上中书,力言之。
上始诏有司从公请,公虽去,而所活与安存盖千万数(奏疏与上中书状及三司牒见存。)
真宗皇帝将为皇太子,先以寿王尹京
公由谏议大夫开封府判官,及置东宫官属,诏兼太子右庶子,迁给事中
其出入辅导,咨访谋画,从容与皇太子议论,阴为天下之赐者甚众。
而慎重周密,世莫得而闻也。
真宗皇帝即位,遂授尚书工部侍郎秘书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公自为他官时,以严正称。
及为京尹,上亦知人以严正惮公,故宫府常从为廷职授外任者,必遣至公所戒敕而后使行。
会有贵人以攀附居近职,放恣不法,民家子既定婚,辄强买之。
公请对,具言放恣无状,卒得民家子还其父母,使成婚。
公之请对也,事连翰林学士王禹偁,故其人日夜诉公、禹偁于上前。
久之,公罢开封府,以礼部侍郎复入翰林学士
请出,遂以尚书兵部侍郎潞州
禹偁亦罢职知黄州,岁满,召入为翰林侍读学士秘书监
契丹谋入边,上以御劄诏百官言事。
时中外久安,承太祖太宗休养生息之后,府库廪庾充实,财赋赡足,虽有边难,而兴造建设恩赐如平日。
公预以为忧,乃言五事应诏,四事论遣将、用兵、使命、转饷,一事指言财用。
大略以「国家谷帛金钱储峙遍于天下,观之平日常若有馀,军旅既兴则虞不足。
盖俄顷之费或至万金,半夜传餐即须千数,散亡抄掠尚未敢论。
臣若不极言其理,则兵未罢而财先匮,何以枝梧?
乞申言有司,惟英雄才武筹策之人,或陷阵摧坚、执俘折馘,与夫疮残死事有功,朝廷并厚其禄廪,丰以货财,府库囷仓无所爱惜。
其如贵近恩泽,僧佛施利,技巧糜蠹,土木修营,左右无厌之求,后宫靡曼之费,愿一切罢去,以赡军需。
非惟事之当然,因可得人之死力」。
书奏,上纳用之。
公善谈论,美风采,疏眉隆准,望之如冠玉。
常写九经子史,字皆方寸,手自雠校,日以为常,无复出处之虑。
而耆年厚德,上益尊礼之。
李沆卒,中书宰相,上欲用公为相,乃先以公为吏部侍郎参知政事
公入谢,上曰:「未也,行以卿为相矣」。
顿首辞谢,上曰:「朕以卿为相,岂特今日?
然国家多事,谁可与卿并为相者」?
公复顿首辞谢曰:「宰相者,非可以假人也,必有宰相之器,然后可以寄宰相之事。
如臣驽朽,岂足胜任?
寇准兼资忠义,临事不惑,此宰相器也」。
上曰:「准固朕意所在,而人言其性刚,使气难用,奈何」?
公曰:「准尝自任以重,复尚气节,不为流俗所悦,或致人言。
然方今中国之民,蒙陛下圣德,耕桑戮力,安乐无事。
而西北搀枪,独未有宁岁。
器识,朝臣无出其上,通达善谋,能决大事,此正宜用准之也,臣窃以为无难者」。
上曰:「虽然,当藉卿宿德以镇之」。
不三旬,公遂以本官平章事寇准亦同日为相。
而公监修国史,位居上,盖上意也。
契丹入边,北州大略皆警。
公既与莱公为相,始议请上幸澶渊亲征,时景德元年九月也。
而莱公欲遂治兵请行,公议犹有所待,与莱公不同。
上一日御便殿,公与莱公议于上前,曰:「累得边奏,契丹已谋南侵。
国家重兵多在河北,若不深策其事,则边防之患盖未息也」。
公曰:「陛下已命将出师,委任责成,议戎辂亲行,驻跸澶渊,以见武节。
澶州郛郭非广,难久聚大兵,设或轻动,则反失机会。
时巡早晚,当俟仲冬」。
莱公曰:「大兵在外,故须陛下亲行澶渊
车驾之发,不宜缓也」。
上乃召二府具所议以状闻,卒用公议。
其后契丹统军顺国王达引兵压境,从骑掠顺安,攻北平寨,侵保州,遂合势以攻定武,所至为官军击却,乃益引兵东驻阳城
初,咸平六年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陷敌中,至是自契丹附奏请议通和,大臣皆莫能任其虚实,上令莫州石普以书答之(原注:上令石普以书答继忠,见王沂公《笔录》。)
而公独以为可信,力赞上羁縻不绝,渐许其通和。
上曰:「自古獯鬻为中原强敌,非怀之以至德,威之以大兵,则犷悍之性讵能柔服
继忠之奏虽至,而敌情不可测也,何以任之」?
公对曰:「陛下以至仁抚天下,德冠古今。
臣尝闻契丹归款之人皆言其国聚谋,以陛下精于求理,军国雄富,常虑一旦举兵,远复燕境。
今既来寇,封略锐气屡挫,虽欲罢去,且耻于无名,故兹勤请,谅非妄也。
继忠之奏,臣请任之」。
上于是始以手诏赐继忠,许其通和。
契丹之众遂击王超大军,超等按兵不动。
乃引兵攻瀛州甚急,瀛州拒之不得入。
欲乘虚抵贝、冀,天雄兵犹二十万。
当是时,已诏随驾诸军赴澶州,用雍王元份留守,而朝论汹汹不定。
公与莱公请对,力陈于上前,上乃驾幸澶渊
契丹之来也,亦知上欲幸澶亲征,不信。
后闻车驾之发,大军会城下,与驾前诸军合数十万,大惧,悔其深入。
然业已南,遂掠德清,寖至澶州城北。
及车驾次卫南,其帅顺国王达出行军,伏弩自发射杀之,其众宵遁。
莱公从上卒至澶州观兵,而曹利用使契丹,得其要领,亦与使人姚东之俱来,遂定通和之约。
至今九十馀年,北州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见干戈,多出公计议,及荐寇准同为宰相之力也。
先是,上已言兵备未发,太白昼见,有流星出上台,北贯斗魁。
或言兵未宜北,当姑止;
或言大臣应之。
而公适有疾病,欲舁疾从行,真宗手诏固止之。
公乃移书莱公曰:「虽病宜行,上不听许。
大计已定,惟公勉之。
某病非所忧,得以身应星变而就国事,固其愿也」。
数日疾少间,追及澶渊,见于行在。
及从上还,兵罢,乃择要害,因河北诸将易置之。
雄州李允则定州马知节镇州孙全照保州杨延朗,与他守将皆各当其任。
遂通互市,除铁禁,招复流亡,使得契丹牛马皆还之,以示信。
北方稍安,乃广畜积,蠲逋负,因当时之务而为法制,如诸道榷酤之额不得增益,囚已论死而雪活者为劳,与诉不干己事特以重论之类,相次行于天下,至今守之。
而小人多不便莱公,有欲倾之者。
布衣申宗古伐登闻鼓,告莱公与安王元杰通谋,朝听大骇,莱公皇恐,未有以自明。
公徐起论于上前,请治宗古,具得其诬罔,遂斩之,莱公复安于位。
未几,夏人赵德明亦款塞内附,西北二方皆定。
于是复置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数科取士。
而公每见上,惟言去佞谀,近忠正,要在天下无事,人给家足。
故公居位未逾年,而郡国丰登,刑罚衰减。
江南惟袁有二盗,馀皆狱空。
上下晏然,称为至治。
而公素羸多病,一岁间凡四在告,数上章求去位。
真宗皇帝遣使谕公至于七八,公不得已,起视事。
一日将朝,公复自占上台有变,因召家人约束家事,且曰:「吾将得出矣」。
家人不喻。
及至崇政殿门庐,与他执政论所条奏事甚悉。
未入对,疾作。
上闻,使中贵人络绎致问。
及疾甚,上不俟舆辇,步出至殿庐视之,殆不知人。
太医治疗不及,诏内侍省副都知窦神保肩舆送公归私第,薨,年六十有八。
上即日至其家,临哭之恸,赠太傅中书令,废朝五日,制服,百官奉慰。
皇城使爱州刺史卫绍钦监护丧事。
发引日,有司具卤簿鼓吹,大鸿胪持节护葬,谥曰文简
公薨,上谓寇准等曰:「毕某事朕南府东宫以至辅相,饬躬励行,有古人之风。
今其亡矣,深可痛惜」!
公娶骆氏,封陈国夫人
生二子,长曰世长,公薨时为太子中舍,后终卫尉卿
次庆长,公薨时为大理寺丞,后终太府卿
孙九人,从善,终光禄少卿
从古,终驾部郎中
从厚,早卒;
从诲,终检校水部员外郎
从简,终惠州博罗县
从道,终殿中丞
从范,终山南西道节度推官
从益,终太常寺太祝
从周,今为朝散郎、知洋州
曾孙十八人。
公丧,代国夫人事继母祝夫人至孝,以孝闻于当世(原注:王禹偁作公知制诰词,其略云:「文炳国华,行敦天爵。老于儒学,久次周行。且事继母以孝闻,典郡符而治最。谨厚周密,博达谦恭。求之古人,未易多得。」而史传亦载公事继母以孝闻。)
自束发即知修饬为忠臣义士君子长者,而身行之。
至为辅相,终身操行未尝有玷,谈吐未尝有过失。
其谏说人主至切,不为曼词,发言十数,中理而解。
景德中崇文院镂《晋书》百三十卷,板成,欲印赐辅臣宗室。
或上言两晋事多鄙恶,不可流行。
上疑,欲罢之。
公曰:「恶以诫世,善以劝后。
善恶之事,《春秋》备载,岂特晋史」?
上以为名言,遂即印赐。
其他进对开发,多此类也。
平生奉养至自贬约,而赈赡宗族,赒恤故旧甚厚。
未尝问家事,四海之内无田园,亦无居第。
身殁之日,所馀俸禄无几。
比过殡葬,家遂贫。
其丧未终,陈国夫人使人问王文正公家假贷,是时文正已为宰相,乃见真宗皇帝面奏之,且曰:「陛下尝谓毕某清德,有古人之风,群臣莫不闻。
今毕某任官至宰相,而四海之内无田园,亦无居第。
身殁之后,家用不足,则陛下所谓清德,有古人之风者可信矣。
毕某,先臣祜所举之进士也,素与臣通家。
今丧未终,其妻陈国夫人骆氏使人至臣家假贷。
臣备位宰相,所得俸赐有馀。
然毕某之清德,陛下所素知。
其家至假贷为生,窃谓陛下之所宜恤,非臣敢为私惠之时也」。
真宗皇帝闻之,叹息者良久,遂赐钱五百万。
天禧中陈国夫人卒于家,上念公未已,因诏终其孤俸,使终丧,仍加赐缯帛缗钱,非常比也。
公在朝廷,惟吕端、王祜相引重,与寇准、王、杨亿及少所从游韩丕、刘锡、杨璞友善,而王禹偁、陈彭年乃公门下士也。
公既力荐寇准为相,德公,两女皆嫁公之次子。
韩丕、刘锡、禹偁、彭年遂皆为名臣,惟璞数徵不起,有高节,世人谓之「徵君」,他无妄交者。
开封之对,禹偁黄州,公亦罢职守潞州,人皆咎禹偁,公曰:「元之家贫,安能遽之任乎」?
乃致白金三百两赆禹偁禹偁乃能为黄州之行。
其后济人作堂,绘公与禹偁之像,岁时礼之,号曰「二贤堂」。
公为冀王记室,宫中谓之毕校书
及后为宰相,宫中因事犹以校书名之。
庄献明肃太后垂帘,问毕校书之子孙安在,当时辅臣对:「公有二子,皆在外为郡守」。
太后曰:「毕校书有德行,先帝疾革犹思之,宜善视其子,与迁官」。
二子素不事干谒,闻太后言,亦竟不请问。
执政避匿殊甚,未尝迁也。
仁宗皇帝时王文正之子素作谏官上言:「澶渊之役,寇准之劳居多。
准之为相,毕某之所荐也,有功,愿录用其子孙」。
而公之次子为光禄卿十年,不自言,有司迁官。
乃特迁少府监而已。
公多藏古书,博览无所不记。
著为文章诗篇,皆辩丽宏远,指物见意,有古风,不用当时文体,景德中陈彭年次为三十卷。
尤善议论,其论朝廷事议奏甚众,然退辄毁其稿,今稀有存者。
毕氏自居代云中时,贫无产。
及公遭遇,又不治产。
其子去丞相未远,仕宦亦至九卿,尤贫不肯问生事,诸孙亦然。
故毕氏自太师而上,丞相而下,可记者盖七世无田园云。
给事中太原王公墓志铭(并序 庆历五年十月1045年10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乐全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讳渎,字希圣
占籍虞城
祖某,赠尚书虞部郎中
父砺,赠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
司虞生五代屯会,委高赀,从儒者游,习通礼学,州辟从事,始为士族。
时乡人正素先生戚君同文聚徒讲业,学者自远方至。
仆射府君,戚之自出,著牒门下,以高业取甲科,仕至屯田郎中,名载国策。
实生才子七人,六登进士第,世绪炽昌,遂为睢阳冠冕。
公其第二子也。
风调闳迈,凛凛有奇节,尝慨然曰:「士志于道,在得其大者远者,学而不究于古今之变,究而不适于几深之用,岂士也乎」!
景德中章圣张六科,致材髦,公奋曰:「此非吾时邪」?
起就贤良举,文中高选,不时就召,因后中书试。
里人于正素旧庐建庠序,虚师席待公,自诸耆旧大生,皆执经北面,材经匠手,无不成器,后登朝廷,著名迹者甚众。
今四方学校,其规模条教,悉权舆于宋焉,乡举宾兴,尝占第一。
祥符七年,景亳回銮,举服勤词学科,既廷试,第优等,考官翰林学士陈彭年指公赋用韵有疑音,上亲为问。
公言彭年所指非是,援据详明,欲处公乙第,辞不就。
以布衣诎贵近于上前,伸道不为名,士林韪之。
明年乃登第,释褐试校书郎,临江决曹掾
未之官,仆射弃养,以善丧闻。
除调潍州团练推官
州之渠洫有东西污等四水,辄暴溢,漂田庐,岁劳民塞治。
转运使承诏选公护役事,度地形势,导之下流,堤一立,迄今无水患。
莱人有讼其仇为杀兄者,狱疑久不决,外台以属公。
公阅囚辞,伏念旬时,未知所以摘其情,推致精诚,至有见于梦寐,若有人自称其兄者,明弟被诬,且云取某人为證。
寤而召捕之,果得,狱遂正。
代还,徙新平幕,举黄州麻城榷茗。
计省议更榷法,公审新议非便,持不时下,颛用旧法。
既而诸榷悉负常课,独麻城最。
后新议亦竟寝。
大理丞、知楚州山阳县。
殿中丞,详议审刑,赐五品服。
处比平,奏谳无滞,屡蒙诏褒。
天子游心治方,乐闻谠言,命百官转对,公上便宜十馀条,皆见纳用,朝议嘉其论事有大体。
弟冲宰陈留,大姓田氏豪黠,赂交权要为奸利,冲弹治之急,则飞语毂下,浸闻献后,付中人推。
冲性刚毅不辱,终莫肯承。
献后盛怒,谪冲雷州,公坐,监征淮西
顷之,移倅海陵
就郡改奉常博士
淮甸仍灾,艰食,发廪与蓄家之囤以赋饥民,日数万计。
巡视必亲,因遘沴疾作,淹至捐馆,享年五十有六。
蔡文忠公中司,荐公经明,有风节,中御史,命垂下而公不待,士君子惜之。
初,公之与计偕,名动场屋,贵游争宠荐,自托朋辈推附,莫敢为等比,以为仕必至公卿,用于时必立功名,及效官,所至必有纪者。
然才高而位不充,志大而不与,曾莫展发,殁于中身,命也哉!
所著文集十卷,《备对制策》十卷,平生素蕴略存焉。
夫人清源县君仇氏,妇德顺而正,母道慈以严。
二子:尧臣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
天圣中,今上初临轩,大选天下士几四百人,翰林策名第一,通材雅望,辉光笃实,践历显重,为朝廷羽仪,岩廊之瞻,积有日矣。
纯臣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文雅开敏,邦之彦也。
一女,归魏氏国子博士舜卿
孙五人:廷老、商老、同老,并秘书省正字
国老、周老,皆幼。
诸弟子侄先后登进士科者十二人,盛矣哉!
翰林之贵,清源进封乐安郡太君,而累追命公吏部员外礼部郎中秘书少监
翰林掌邦计,以赞禋礼之勤,故公有夕郎之赠,教忠继志,庆灵用集。
翰林考于龟策,奉公輤车,将归窆于故邑之某原,得庆历乙酉阳月某日吉。
谓某曰:「子非余乡党僚友乎?
先子之烈,子亦闻之矣。
惟是窀穸之事,子其识之」。
义不得以让。
铭曰:
良农能稼,而不能穑。
良匠善构,如莫我役。
匪水行舟,匪山生材。
士用于时,功名则谐。
展如公兮,维时之望。
初谁谓公,而不卿相?
乘马班如,行道邅如。
曾莫远骋,命将然欤?
有子而才,宗庙之器。
挹彼注兹,亶成公志。
宰树萧萧,即安幽宅。
衮衣绣裳,尚有追锡。
观文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西京留守司空侍中晏公神道碑铭1055年1月28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皇朝文鉴》卷一四六、《名臣碑传琬琰集》上卷三、《续文章正宗》卷三、《永乐大典》卷一八二○八、《文编》卷五八、《文章辨体汇选》卷六七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至和元年六月观文殿大学士、行兵部尚书、西京留守、临淄公以疾归于京师
八月,疾少间,入见。
天子曰:「噫!
旧学之臣也」。
乃留侍讲迩英閤,诏五日一朝前殿
明年正月,疾作,不能朝。
太医朝夕往视。
有司除道,将幸其家。
公叹曰:「吾无状,乃以疾病忧吾君」。
即驰奏曰:「臣疾少间,行愈矣」。
乃止。
其月丁亥,以公薨闻,天子震悼,亟临其丧,以不即视公为恨。
赠公司空侍中谥曰元献
有司请辍视朝一日,诏特辍二日。
其年三月癸酉,葬公于许州阳翟麦秀乡之北原。
既葬,赐其墓隧之碑首曰「旧学之碑」。
既又敕史臣修考次公事,具书于碑下。
臣修伏读国史,见真宗皇帝时天下无事,天子方推让功德,祠祀天地山川,讲礼乐以文颂声,而儒学文章俊贤伟异之人出。
公世家江西之临川
年始十四,一日起田里,进见天子,时方亲阅天下贡士,会廷中者千馀人,与夫宫臣卫官,拥列圜视。
公不动声气,操笔为文辞,立成以献。
天子嘉赏,赐同进士出身,遂登馆阁掌书命,以文章为天下所宗。
逮陛下养德东宫,先帝选用臣属,即以公遗陛下。
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馀年。
公既薨,而先帝之名臣与陛下东宫旧人,皆无在者,宜其褒宠优异,比公甘盘
臣修幸得执笔史官奉明诏,谨昧死上临淄公事,曰:公讳字同叔姓晏氏
其世次、晦显、徙迁不常。
自其高祖讳墉唐咸通中进士,卒官江西,始著籍于高安,其后三世不显。
曾祖讳延昌,又徙其籍于临川
祖讳郜,追封英国公
考讳固,追封秦国公
自曾祖已下,皆用公贵,累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曾祖妣张氏,陈国太夫人
祖妣傅氏,许国太夫人
妣吴氏,唐国太夫人
公生七岁,知学问,为文章,乡里号为神童
丞相张文节公安抚江西,得公以闻。
真宗召见,既赐出身,后二日,又召试诗、赋、论,公徐启曰:「臣尝私习此赋,不敢隐」。
真宗益嗟异之,因试以他题。
以为秘书省正字,置之秘阁,使得悉读秘书,命故仆射陈文僖公视其学。
明年,献其所为文,召试中书,迁太常寺奉礼郎
封祀太山,推恩,迁光禄寺丞,数月,充集贤校理
明年,迁著作佐郎
丁父忧,去官。
已而真宗思之,即其家起复,命淮南发运使具舟送之京师,从祀太清宫赐绯衣银鱼,同判太常礼院
丁母忧,求去官服丧,不许。
今天子始封升王,公以选为府记室参军,再迁左正言直史馆
今天子为皇太子,以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赐金紫,知制诰判集贤院,迁翰林学士,充景灵宫判官太子左庶子,兼判太常寺、知礼仪院
公既以道德文章佐佑东宫真宗每所咨访,多以方寸小纸细书问之,由是参与机密,凡所对,必以其藁进,示不泄。
其后悉阅真宗閤中遗书,得公所进藁,类为八十卷,藏之禁中,人莫之见也。
初,真宗遗诏:章献明肃太后权听军国事。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
公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
乾兴元年,拜右谏议大夫侍读学士,迁给事中景灵宫副使,判吏部流内铨,以《易》侍讲崇政殿
礼部侍郎知审官院,为枢密副使,迁刑部侍郎
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由是忤太后旨,坐以笏击其仆、误折其齿罢。
留守南京,大兴学校,以教诸生
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
召拜御史中丞,改兵部侍郎,兼秘书监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知天圣八年礼部贡举。
明年,为三司使,复为枢密副使,未拜,改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
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公,公以《周官》后服对。
太后崩,大臣执政者皆罢,公为礼部尚书、知亳州,徙知陈州,迁刑部尚书
复召为御史中丞,又为三司使知枢密院事,拜枢密使,再加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庆历三年三月,遂以刑部尚书居相位,充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
自公复召用,而赵元昊反,师出陕西,天下弊于兵。
公数建利害,请罢监军,无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制财用为出入之要,皆有法。
天子悉为施行,自宫禁先,以率天下,而财赋之职悉归有司,卒能以谋臣元昊,使听约束,乃还其王号。
公为人刚简,遇人必以诚,虽处富贵如寒士,樽酒相对,欢如也。
得一善,称之如己出,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等,皆出其门。
及为相,益务进贤材。
当公居相府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天子既厌西兵,闵天下困弊,奋然有意,遂欲因群材以更治,数诏大臣条天下事。
方施行,而小人、权倖皆不便。
明年秋,会公以事罢,而仲淹等相次亦皆去,事遂已。
公既罢,以工部尚书颍州,徙知陈州,又徙许州,三迁户部尚书,拜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充一路都部署安抚使
徙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累进阶至开府仪同三司,勋上柱国,爵临淄公食邑万二千户,三千七百户
公享年六十有五。
自少笃学,至其病亟,犹手不释卷。
有文集二百四十卷。
尝奉敕修《上训》及《真宗实录》,又集类古今文章,为《集选》二百卷。
其为政敏,而务以简便其民。
其于家严,子弟之见有时,事寡姊孝谨,未尝为子弟求恩泽。
其在陈州,上问宰相曰:「晏某居外,未尝有所请,其亦有所欲邪」?
宰相以告公。
公自为表,问起居而已。
故其薨也,天子尤哀悼之,赐予加等,以其子承裕为崇文院检讨,孙及甥之未官者九人,皆命以官。
公初娶李氏,工部侍郎虚己之女;
次孟氏,屯田员外郎虚舟之女,封钜鹿郡夫人
次王氏,太师尚书令超之女,封荣国夫人
子八人:长曰居厚,大理评事,早卒;
次承裕,尚书屯田员外郎
宣礼赞善大夫
崇让著作佐郎
明远、祗德,皆大理评事
几道、传正,皆太常寺太祝
女六人,长适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富弼,次适礼部侍郎、三司使杨察,其四尚幼。
孙十有二人。
公既乐善而称为知人,士之显于朝者,多公所荐达,至择其女之所从,又得二人者如此,可谓贤也已。
铭曰:
有姜之裔,齐为晏氏。
齐在春秋,晏显诸侯。
《传》载桓子,婴称于丘。
其后无闻,不亡仅存。
有炜自公,厥声以振。
公之显声,实相天子。
天子曰噫,予考真宗,唯多名臣,以盛隆。
汝初事我,王官东宫
以暨相予,始卒一躬。
辅我以德,有劳于邦。
公疾在外,来归自洛。
天子曰留,汝予旧学
凡今在庭,莫如汝旧。
孰以畀予?
唯予圣考。
今既亡矣,孰为予老?
何以赠之,司空侍中
礼则有加,予思何穷!
有篆其文,在其碑首。
天子之褒,史臣有诏。
铭以述之,永昭厥后。
户部郎中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1043年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公讳致尧字正臣
其先封鄫,鄫亡,去「邑」为氏。
王莽乱,都乡侯据弃侯之豫章,家之,盖豫章南昌后分为南丰,故今为南丰人
可徒为宜州刺史,再世生仁旺,赠尚书水部员外郎,公考也。
李氏有江南抚州上公进士第一,不就。
太平兴国八年,乃举进士中第,选主符离簿。
岁馀,授兴元府司录,道迁大理评事,迁光禄寺丞,监越州酒。
召见,拜著作佐郎,知淮阳军
将行,天子惜留之,直史馆,赐绯鱼袋,使自汴至建安军行漕。
诏曰:「凡三司州郡事有不中理者,即验之」。
最钩得匿货以五百万计。
秘书丞两浙转运副使,改正使
始,谏议大夫苏州魏庠侍御史越州王柄不善于政而喜怒纵入,介旧恩以进,喜持上。
公到,劾之以闻。
上惊曰:「曾某乃敢治魏庠,克畏也」。
克畏,可畏也,语转而然。
、柄皆被绌。
杨允恭扬子运,数言事,多可,人厌苦之。
公每得诏,曰:「使在外,便文全己,非吾心也」。
辄不果行。
允恭告上,上使问公,公以所守言,上繇此薄允恭,不听。
言苛税一百三十馀条,罢之。
移知寿州,寿俗挟赀自豪,陈氏、范氏名天下,闻公至,皆迎自戢,公亦尽岁无所罚。
既代,空一城人遮行,至夜,乃从二卒骑出城去。
在郡转太常博士主客员外郎
章圣嗣位,常亲决细务,公言之,又言民惫甚,宜弛利禁。
是时羌数犯塞,大臣议弃银、夏以解之。
公奏曰:「羌虚款属我,我分地王之,非计也。
令羌席此,劫它种以自助,不过二三年,患必复起矣,宜择人行塞下,先调兵食,待其变而已」。
不报。
二年,羌果反,围灵州,议臣请去灵州勿事。
公议曰:「羌所以易拒者,以灵州缀其后也」。
判三司盐铁句院,天子欲以为知制诰,召试矣,大臣或忌之,迁户部员外郎京西转运使
请限公卿大夫子官京师
陈彭年议遣使行诸部减吏员,下其事京西
公曰:「彭年议,无贤愚,一切置不用邪?
抑择愚而废之邪?
择愚而废之,人材其可以蚤暮验邪」?
上令趣追使还。
数论事,上感之,还公。
既而王均诛,命公抚蜀,所创更百馀事。
李继迁再围清远、灵武,以丞相为邠宁、环庆泾原、仪渭经略使丞相引公为判官
奏记曰:「兵数十万,王超既以都部署为之主,丞相徒领一二朝士往临之,肯用吾进退乎?
吾能以谋付与而有不能自将乎?
不并将西,无补也。
能薄,此重事,愿更审计」。
丞相乃以公为言。
陕西经略使追兵,皆以时赴。
公曰:「将在空虚无人之处,事薄而后追兵,如后何」?
遂辞行,上怒,未有所发。
会召赐金紫,公曰:「丞相敏中,以非功德进官,臣论其不可,甫尔。
臣受命,事未有效,不敢以冒赐」。
固辞,上繇此贬公为黄州团练副使
既而果败,清远、灵武踵亡。
会南郊,复官,知泰州
丁母夫人陈氏忧。
服除,授吏部员外郡、知泉州
公常谓选举旧制非是,请得论改之。
陈省华子尧咨受请殿上为奸,以第畀举人
败,省华、尧咨有邪巧材,朝廷皆患恶,而方幸,无敢斥之者,公入十馀疏辩之,移知苏州
至五日,移知扬州
扬州守职田,岁常得千斛,然遣吏督贫民耕,民苦之,公不使耕。
子方崇符瑞,兴昭应诸宫,且出幸祠。
公疏言:「昔周成王既卜世三十,卜年七百,然观于《周礼》,其经纬国体,人事微细无不具,则知王者受命,必脩人事,以称天所以命之之意,不举属之天以怠人事也」。
终曰:「陛下始即位,以爵禄得君子。
近年以来,以爵禄畜盗贼」。
大臣愈不怿,移知鄂州
泰山,迁礼部郎中
始解扬州,受添支差多一月,公寻自言,患公者因复绌公监江宁盐酒。
西祀,迁户部郎中
祥符五年五月丁亥疾不起,年六十六。
阶至朝请郎骑都尉
遗戒曰:「毋陷于俗,媚佛夷鬼以污我」。
家人行之。
所著《仙凫羽翼》三十卷、《广中台志》八十卷、《清边前要》五十卷《、西陲要纪》十卷、《为臣要纪》三卷、《直言集》五卷、文集十卷,传于世,尤长于歌诗云。
其年十一月归葬南丰东园,水渍墓,天圣元年改葬龙池乡之源头。
始,公娶黄氏,生子男三人,易占尝为太常博士,以能文称。
公以博士故,赠至右谏议大夫
公殁八年而博士子巩生,生三十五年,巩以博士次公生平事,使来曰:「为我志而铭之」。
某视公犹大父也,其少也,则得公之详,如其孙之云。
始,公自任以当世之重也,虽人望公则亦然。
及遭太宗,自谓志可行,卒之闭于奸邪,彼诚有命焉。
悲夫,亦正之难合也。
虽其难合,其可少枉乎?
虽其少枉,合乎未可必也,彼诚有命焉。
虽然,其难合也,祇所以见正也。
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于戏!
公之节,非庶几所谓大臣者欤?
铭曰:
既墓而圮,乃升宅原。
谁来求铭?
公子与孙。
公初洎终,惟义之事。
维才之完,而薄于施。
乃其后人,有克厥家。
天启予公,非在兹邪(《临川先生文集》卷九二。又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二,《文章正宗》续集卷八,《文章类选》卷三一,同治《南丰县志》卷四三,《三曾年谱》卷一。)
宜州:《琬琰集》作「沂州」,又上有「唐」字。
中兴显应观(奉敕撰)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六六、《攻愧集》卷五四、《咸淳临安志》卷一三、《西湖志》卷一○、崔府君祠录
嘉定三年十一月朔,制诏臣钥:「显应观为国家集福之地,自建立以来,未有为之记者,汝其碑之。
文成,朕当书其额曰《中兴显应观记」》。
已而宸翰下颁,昭回之光辉耀千载。
臣既承命,谨拜手稽首言曰:百神在天地间,昭布森列,皇朝咸秩无文,非有功不祀。
其间灵效显著,远迩奔走者不过数处,而护国显应真君其一也。
真君崔姓,庙在磁州,旁为道观,河朔人奉之五百馀年矣。
靖康中高宗由康邸再使金,磁去金营不百里,既去,谒祠下,神马拥舆,肸蚃炳然。
州人知神之意,劝帝还辕。
孝宗诞育于嘉兴,先形绛服拥羊之梦,生有神光烛天之祥,此皆其最著者也。
中兴驻跸钱塘,初置观于城南,寻徙于西湖之滨,分灵芝僧寺故基为之。
祠宇宏丽,像设森严,长廊靓深,采绘工致,铁骑戎卒左出右旋,戈鋋旗盖,势若飞动。
西斋堂以挹湖山之秀,为崇祐馆以处羽衣之流,称其为大神之居。
高宗脱屣万乘,尝同宪圣临幸,以丹垩故暗,赐金藻饰一新。
既又三十馀年矣,皇帝、皇后聿追祖考之意,载命兴葺。
复赐缗钱二万,俾都监右街鉴义主管教门公事明素大师陈永年买田以增斋供之费,所以妥灵而锡福斯民者甚至,是诚不可以无纪也。
窃考神之所自,不知者以为北魏伯渊,其知者以为后汉之子玉,虽皆名公而实非也。
《续会要》等书亦不详谛,或误后人。
唐武德元年磁州贞观元年州废,而以滏阳属相,至永泰初始复旧。
《仁宗实录》,景祐二年崔府君为护国显应公。
言府君贞观中相州滏阳,再迁蒲州刺史,史失其名。
滏阳有爱惠,民为立祠,后因葬其地。
咸平二年始赐府君之庙,而京师北郊及郡县奉之如岳
至是因民之所信向而封崇之,故诏曰:「惠在滏邑,恩结蒲人」。
又曰:「按求世系,虽史逸其传;
尸祝王官,而民赖其德」。
使果为子玉伯渊,安得谓史逸其传欤?
元符二年即旧号封王,大观赐庙额,政和赐冠冕,七年,加封护国显应昭惠王
宣和三年郡守韩景朝辞,承上命葺治,祠曰敷灵,观曰显应,且按旧碑为之记,其说略与《实录》同。
又言唐太宗梦得之,俾诏入觐,刺蒲州
河北采访使因命刑曹曹弋编录神之灵迹五十馀条,传于世。
淳熙十三年奉光尧圣旨,改封真君
然至今以府君为号者,尤见其本于为令也。
初命延福宫使安德承宣使张去为提举官,传子及孙,延庆复庀此职,宣力于观为多。
道士初止十馀人,今益以众。
田止百馀亩,今益以广。
启观门而许士庶祈禬,咸有定期。
季夏六日,相传以为府君生朝,都人无不归向,骈拥竟夕,尤为一时之盛。
孟冬十日,又谓为府君朝元之节,或云以是日上升禁庭,皆设斋醮,北人之寓居者是日亦必至焉。
乾道六年,遣使贺金国正旦,臣以假吏从行过磁,使介而下,相率望拜于驿中。
盖往来者必致敬,行则先祷于西湖之祠,归则洁羞以谢之。
臣谨摭其始末之实为记,而又以诗云:
惟汉之司农兮,著遗爱于桐乡
使葬我于桐兮,必他时之奉尝。
繄神之仕兮,于滏之阳。
惠及斯民兮,久而愈彰。
擢刺河中兮,任河北之采访。
生则祠于旧邑兮,殁又冢于其旁。
神之既远兮,虽尊以姓而逸其名。
神之威灵兮,信千载之流芳。
子玉伯渊兮,皆流传之渺茫。
昭陵之诏录兮,载颠末之为详。
北方之人兮,谨庙食而自唐。
膺累朝之封赐兮,诚有赫乎龙光。
功在社稷兮,著明效于靖康。
神马乘舆兮,实显祐于高皇
孝宗之方娠兮,梦绛衣而拥羊。
迨震夙之夕兮,又神光而发祥。
敞祠宫之百楹兮,缭千丈之周墙。
俨像设之雄尊兮,焕金碧之焜煌。
仰皇明之临御兮,未尝求福而专乡。
奎画以宠嘉兮,粲凤翥以龙翔。
前三而后太乙兮,与四圣而相望。
肆阴骘而默相兮,巩国势于无疆。
上宫掖而下士民兮,藉神休而禬禳。
伟明神之英烈兮,夫岂敛惠于一方。
愿谒于上帝兮,扫欃枪而殄豺狼。
吾君将中天下而立兮,开寿域于八荒。
神亦归其所兮,报何可忘!
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序 南宋 · 李焘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三、《经外杂钞》卷一、《小学考》卷一二、一三、《王文公年谱》附录一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太尉祭酒许叔重始为《说文解字》十四篇,凡五百四十部,其文九千三百五十三。
后二十一年,当安帝建光元年叔重子冲乃具以献。
东莱惤令吕忱继作《字林》五卷,以补叔重所阙遗者,于叔重部叙初无移徙。
忱书甚简,顾为它说揉乱,且传写讹脱,学者鲜通,今往往附见《说文》,盖莫知自谁氏始(古文、籀文疑是吕忱始增入,今或以附见《说文》,或在阳冰以前。若《说文》原自有此,则林罕不应谓忱补许氏遗阙也。戍字当是增入,上字则《说文》元自有矣。更详之。)
左将军顾野王更因《说文》造《玉篇》三十卷,梁武帝大同末献之
其部叙既有所升降损益,其文又增多于叔重
唐上元末处士孙强复修野王《玉篇》,愈增多其文。
今行于俗间者,所修也。
叔重专为篆学而野王杂于隶书,用世既久,故篆学愈微。
野王虽曰推本叔重,而追逐世好,非复叔重之旧。
自强以下,固无讥焉。
大历间李阳冰独以篆学得名,时称中兴,更刊定《说文》,仍祖叔重,然颇出私意,诋诃许氏,学者恨之。
南唐二徐兄弟实相与反正由旧,故锴所著书四十篇,总名《系传》,盖尊许氏若经也,惜其书未布而锴亡。
本朝雍熙三年,锴兄铉初承诏与句中正湍、王惟恭等详校《说文》,今三十卷内《系传》往往错见,岂其家学同源,果无异派欤!
锴亡恙时,铉苦许氏偏旁奥密,不可意知,因令锴以切韵谱其四声,庶几检阅力省功倍。
又为锴篆名曰《说文韵谱》,其书当与《系传》并传。
今《韵谱》或刻诸学官而《系传》迄莫光显,余蒐访岁久,仅得其七八,阙卷误字,无所是正,每用太息。
盖尝谓小学放绝久矣,欲崇起之,必以许氏为宗,而铉、锴兄弟最其亲近者,如阳冰、林罕、郭忠恕等辈,俱当收拾采掇,聚为一书,使学者复睹纯全,似非小补,顾力有所不及耳。
《韵谱》仍便于检阅,然局以四声则偏旁要未易见,乃因司马光所上《类篇》,依五音先后,悉取《说文》次第安排,使若鱼贯然,开编即可了也。
《说文》所无而《类编》新入者皆弗取,若有重音则但取其先而略其后,虽许氏本在上、去、入声而《类篇》在平声,亦移载平声,大抵皆以《类篇》为定。
《类篇》者,司马光治平末所上也。
先是景祐初宋祁、郑戬建言,见行《广韵》乃陈彭年、丘雍等景德末重修,繁省失当,有误科试,乞别刊定。
即诏、戬与贾昌朝同修,而丁度、李淑典领之。
宝元二年书成,赐名《集韵》。
等复奏《集韵》添字极多,与彭年、雍等前所修《玉篇》不相参协,乞别为《类篇》,即以命洙。
洙寻卒,命胡宿代之,宿奏委掌禹锡、张次立同加校雠。
宿迁,又命范镇代之,出而代之,乃上其书。
自《集韵》、《类篇》列于学官,而《广韵》、《玉篇》微矣。
小学放绝,讲习者寡,独幸其书具存耳。
所谓《广韵》则隋仁寿初陆法言等所共纂次,而唐仪凤后郭知玄等又附益之,时号《切韵》。
天宝末陈州司法孙愐者以《切韵》为谬略,复加刊正,别为《唐韵》之名。
在本朝太平兴国雍熙景德,皆尝命官讨论,大中祥符元年,改赐新名曰《广韵》。
今号《集韵》,则又宝元改赐也。
《切韵》、《广韵》皆不如《集韵》之最详,故司马光因以修《类篇》。
《集韵》部叙或与《广韵》不同,锴修《韵谱》尚因之。
今五音先后并改从《集韵》,盖《类篇》亦以《集韵》为定故也。
呜呼!
学无小而古则谓字书之学为小,何哉?
亦志乎学当由此始尔。
凡物虽微,必有理存,何况斯文幼而讲习磨砻,浸灌之久,逮其长也,于穷理乎何有!
不则躐等陵节,君子不贵也。
今学者以利禄之路初不假此,遂一切弃捐不省,喜字书者求其心尽端方已绝不可得,但肆笔趁姿媚耳,偏旁横竖且昏不知,矧其文之理邪?
先儒解经固未始不用此,匪独王安石也。
安石初是《说文》,覃思颇有所悟,故其解经合处亦不为少,独恨求之太凿,所失更多,不幸骤贵,附和者益众而凿愈甚。
盖字有六义而彼乃一之,虽欲不凿得乎?
科试竞用其说,元祐尝禁之,学官导谀,绍圣复用,嗜利禄者靡然风从,凿说横流,汩丧道真,此吾苏氏所以力攻王氏而不肯置也。
若一切置此弗道则又非是,今国家既不以此试士,为士者可以自学矣,乃未尝过而问焉,余窃哀之。
虽老矣,犹欲与后生共讲习此,故先为此《五音韵谱》,且叙其指意云。